到了冬天,東北就成了一片雪國。
可以吃暖和的鐵鍋燉;也可以在-20℃里炫一根馬迭爾雪糕,感受下由外而內(nèi)的寒冷;還有一種選擇,來一串冰糖葫蘆。
但是!你要知道,在東北,“冰糖葫蘆”這個詞語中的“葫蘆”,其實是一個“代詞”,它不僅可以代指山楂等水果,還可以代指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美食。
所謂“冰糖”,是把白砂糖和水以一定比例燒熱之后,裹在食物上遇冷凝固形成的結(jié)晶體。最早的冰糖葫蘆可以追溯到公元1189年,當(dāng)時即是將山楂裹上冰糖來食用。不過在當(dāng)時,這種美食主要在宮廷流傳,直到清朝才普及民間。
清代雜記《燕京歲時記》中有載:“京師食品亦有關(guān)于時令……冰糖葫蘆乃用竹簽,貫以葡萄、山藥豆、海棠果、山里紅等物,蘸以冰糖,甜脆而涼?!币簿褪钦f,清代開始,人們就開始嘗試“冰糖”多種類型的食物了。
不過要到“冰糖”萬物,乃至形成“冰糖宇宙”的地步,還是要到這些年,尤其短視頻火了之后,這種趨勢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了。
像冰糖黃瓜、冰糖茄子、冰糖西藍花,已經(jīng)算是入門級操作。比入門高級點的,要數(shù)冰糖辣椒、冰糖大蔥,一口下去,你會感到一陣熱浪從體內(nèi)釋放,靈魂仿佛在天使與魔鬼間來回橫跳。
稍微“朋克”點的攤主,會把辣條也給“冰糖”了。吃到嘴里,*口有點甜,第二口有點辣,第三口又感覺到了咸,回味之際還能感受到陣陣余香,口感層次相當(dāng)豐富。
還有一種稍微“搖滾”一點的吃法,叫“冰糖壽司”,咬破脆甜的糖皮后,里面咸香軟糯的壽司便隨著還未完全融化的糖一起在口中跳動,復(fù)合的口感帶來了非同一般的味蕾享受。
真正“嘻哈”的吃法,非冰糖雞爪、冰糖肥腸這類肉食莫屬,把事先鹵好的雞爪、肥腸裹上冰糖,吃到嘴里會感到香脆爽口。冰糖鍋包肉也堪稱一絕,要知道鍋包肉原本就是正宗東北菜肴,再加上一層冰糖,酸甜的口感再加上冰甜,整個心都要甜化了。
但要說最“王炸”的,必須得是冰糖整雞、冰糖豬蹄了,做法也簡單粗暴,直接就是整只雞、整只豬蹄煮熟或烤熟后拿去“冰糖”。這樣的壓軸級美食,自然食客們也不敢輕易嘗試,畢竟東北美食多,這一種就吃飽了,還怎么去吃下半場呢?
其實,許多攤主搞這些稀奇古怪的冰糖美食,倒不一定是真的要賣給人們吃。這類“王炸”最主要還是用來引流的,誰家比誰家更敢“冰糖”,誰家圍觀的食客就多,購買率才會高。
當(dāng)然,也不排除真有人敢去嘗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