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9日(周二),上海財經大學與東方證券聯合開設的《財富管理與基金投資顧問》系列課程開講第四課,為了讓同學們對過去20年資本市場的發(fā)展路徑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在同學們心中埋下財富管理的種子,東方證券財富管理業(yè)務總部總經理助理、資產配置部總經理張鵬先生詳細介紹了財富管理視角下的資產研究和組合管理。張鵬,復旦大學數量經濟學碩士,FRM,19年量化投研和大類資產配置經驗,歷任信誠基金量化投資部副總監(jiān)、萬家基金量化投資部副總經理兼基金經理、財通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量化投資總監(jiān),萬家共贏組合基金管理部總監(jiān),曾擔任萬家基金中證紅利、上證380ETF基金經理,財通證券資管財穩(wěn)道系列量化對沖產品投資經理,萬家共贏中泰量化30FOF系列產品投資經理。2022年6月加入東方證券財富管理業(yè)務總部,擔任部門總經理助理兼資產配置部總經理,主要負責部門的公私募產品研究、資產配置和組合投顧工作。本次課程共分為四部分:財富管理的定義和行業(yè)實踐、財富管理視角的資產研究、財富管理視角的組合管理以及東方證券財富管理投研人才需求。首先是第一部分財富管理的定義和行業(yè)實踐。張鵬老師表示,財富管理即從客戶的需求出發(fā),按照客戶的風險偏好和訴求,為客戶提供最佳的金融產品投資組合策略方案和服務的過程,在此過程,我們需要做到三個認清:認清客戶、認清資產、認清自身。隨后,張老師帶同學們回顧了過去20年我國金融行業(yè)的發(fā)展歷程,并總結了其發(fā)展趨勢:股票投資向產品投資轉變、單一投資向組合投資轉變、裸多投資向對沖投資轉變、配置收益向配置風險轉變。張老師提出,在自身發(fā)展、資產供給以及客戶需求三大動力的驅動下,財富管理轉型具有必然性,實現買方投顧的轉型要做到“三分投、七分顧”,為客戶帶來有內容有溫度的顧問服務。

張鵬先生接下來是第二部分財富管理視角的資產研究,張鵬老師首先簡單介紹了金融資產的分類,并指出研究資產是為了更好地為客戶進行資產配置,實現保值增值。張老師表示“時間是投資最好的朋友”,并基于2002年以來各類資產表現得出如下觀點:投資是投國運,預期未來仍保持在增長階段,只要投資符合經濟增長方向的標的,抗住波動,便能夠獲得長期復利。張鵬老師表示,資產風險來自于經濟周期和人性波動,并推薦同學們閱讀瑞·達利歐的《原則2》以及拉斯特維德的《逃不開的經濟周期》。此外,張老師還詳細介紹了收益互換、期貨、場內期權等金融工具,并指出量化策略的評估重點是業(yè)績一致性、收益風險歸因、市場情景分析、同類比較分析。

授課現場第三部分財富管理視角的組合管理,張鵬老師指出,組合配置是實現低波動下長期復利的最優(yōu)方法,關鍵要做到大類策略資產下的分散化投資。組合管理的投研框架包括資產配置、基金優(yōu)選、組合構建、投后管理和風險管理五個環(huán)節(jié)。張老師表示,理論模型如CAPM存在缺陷,在實務中不適用,實務中常用的戰(zhàn)略資產配置框架包括風險平價和投資時鐘,因此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也要關注實務。隨后,總結了在組合管理中要實現長期復利,需要做到以下五點:1. 在資產配置中要認清現實、應對未來;2.在基金優(yōu)選中要認清邏輯、評估未來;3. 在組合構建中要認清目標、管理未來;4. 在投后管理中要認清結果、調整未來;5. 在風險管理中要認清不確定、敬畏未來。

最后是東方證券財務管理投研人才需求,張鵬老師簡單介紹了東方證券財富管理業(yè)務的發(fā)展過程、商業(yè)模式和服務理念、顧問服務體系以及投研體系。隨后,就其面試經驗提出了東方證券財富管理投研團隊的崗位需求,重要程度依次為:性格特點、專業(yè)技能、編程能力、實習經歷,建議同學們基于自身興趣點以及資源稟賦尋找就業(yè)方向,并重視專業(yè)基礎知識的學習,珍惜在學校的學習時間。本文源自行業(y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