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最重要原則是夜夜安枕,為"黑天鵝"做好準備
作者 | 屈紅燕來源 | 券商中國轉自 | 華爾街俱樂部

今年以來,約有2000只私募基金悄然死亡,還有大量的私募基金跌至清盤線附近。業(yè)績的塌陷和產品的死亡將這些投資人拖入壓力的深淵,股價的下跌讓投資人過度承擔風險或杠桿的后果一一浮現(xiàn)。私募排排網數(shù)據統(tǒng)計顯示,2022年1月1日至4月21日期間,合計有1952只私募產品清盤,其中提前清盤的產品合計1623只,占比為83.1%;到期清盤的只有320只,占比為16.4%;此外還有8只私募產品延期清算。“另類投資”最近幾年火遍全球,木頭姐所率領的方舟基金更是受到了追捧。但今年以來方舟基金的凈值自最高點跌幅過60%,代表傳統(tǒng)價值投資的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在去年大漲近30%的基礎上,今年漲幅再度超過5%。投資最重要的是“夜夜安枕”?!艾F(xiàn)代證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所說的“購買債券要以抵御經濟蕭條的能力為基礎”的警示格言依然熠熠生輝,約2000只私募基金大清盤的悲劇,事實上并不是因為新冠疫情、地緣政治、美聯(lián)儲加息等黑天鵝事件引起的,投資本來就要為這些突然而至的黑天鵝做好準備。
悲劇的原因還是在于投資人自身,投資人為過分追求高收益忘記了安全邊際而被迫出局。當股市恐慌出現(xiàn),投資者此時采取行動為時已晚。投資最重要的是,在出手之際就要考慮到安全邊際。投資要滿足最低安全標準,用強韌的投資組合來應付隨時可能到來的黑天鵝,可靠的投資標準必然經得起真正的考驗,忘記安全邊際就可能會被迫出局。
睡得著覺比什么都重要“投資者應當時刻牢記一條——最重要的衡量標準不是所取得的回報,而是相對于承擔風險所取得的回報。對投資者而言,晚上睡個安穩(wěn)覺比什么都重要?!边^去30年復合收益率超過20%的投資大師塞斯·卡拉曼在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fā)初期曾如是說。受耶魯大學基金“另類投資”成功的影響,大量投資人在過去兩年中追逐于估值高企、流動性不強的新興產業(yè)股票,芯片、新能源、生物醫(yī)藥等賽道的股票備受資金追捧。頂尖大學是因為擁有長期資金和校友優(yōu)勢,可以在更早期選對和進駐賽道中的贏家,才能獲得“另類投資”的成功。但智者始而愚者終,大量模仿者給予賽道內普通公司過高的估值,今年不佳的投資環(huán)境刺破了泡沫后,巨大的投資風險得以暴露。缺乏安全邊際支撐的炒作狂潮,完全經不住黑天鵝事件的考驗。受新冠疫情、地緣政治、美聯(lián)儲加息等黑天鵝事件的影響,“另類投資”風光不再,就連軟銀孫正義的愿景基金也處于危險的邊緣,2021財年凈虧損約合200億美元以上,創(chuàng)下該公司史上最大虧損。更何況,多數(shù)普通投資人(包括上述清盤的私募投資人)在賽道投資中并不具備相應的優(yōu)勢,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僅僅是因為看到股價連番上漲而沖進來淘金,股價的下跌讓缺乏安全邊際的危害顯現(xiàn)出了原形。2000只私募基金年內悄然走向死亡,值得警醒。這些基金投資人要么是因為追逐最熱門的投資而墜入深淵,要么是因為追求高收益過度使用了杠桿?!八麄兛偸清e誤的以市場為投資指導。當他們看到市場提高價格時,于是越發(fā)相信他的分析線索,并在更高的價格追進。因此,情緒化的投資者不可避免的和投機者一起遭受巨大損失。”正如塞斯·卡拉曼所說。在新冠、俄烏沖突、美聯(lián)儲加息和單邊主義盛行所疊加起來的不佳投資環(huán)境中,只有強韌的投資組合才能經得起考驗。格雷厄姆早就警告過投資者購買債券要以抵御經濟蕭條的能力為基礎,試圖以犧牲安全為代價提高收益率,最終會得不償失。
近2000只私募基金今年猝然死亡,再次提醒投資者,避免重大錯誤是每場投資游戲最核心的組成部分。在不利的環(huán)境下生存下來,比追求收益最大化要重要得多。偉大投資者出色的投資記錄是源于他們數(shù)十年里沒有大虧,而不僅僅是高收益。莫忘安全邊際黑天鵝事件可能猝不及防,投資的應有之義就要為這類事件提前做好準備,預測下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建造方舟。投資要想走遠,就要提前為最不利的市場環(huán)境做好準備。巴菲特在1987年致股東的信中說:“我們不做舉債或任何其他事情,就是希望即使在最壞的經濟環(huán)境下也能得到一個令人可以接受的長期回報,而不是在一個正常環(huán)境下,去爭取一個很好的回報?!?/p>何謂安全邊際?巴菲特對安全邊際曾給出一個形象的描述:“安全邊際意味著不要試圖在一座限重10000磅的橋上駕駛一輛9800磅的卡車。取而代之應是再往前走上一座限重15000磅的橋去駛過?!?/p>投資不可能不犯錯誤,而安全邊際就是為判斷不準確、運氣不佳或者未知的黑天鵝事件留足空間。資本市場總是周期性地為忘記安全邊際付出慘重代價。就A股市場來說,無論是2007年那波牛市中追逐當時的市場熱點如銀行、煤炭、石油等大型藍籌股,還是2015年那波牛市中狂炒手游、影視等小市值公司,投資者均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2007年的投資狂潮中,40倍的銀行股,60倍的資源股比比皆是。招商銀行、興業(yè)銀行等行業(yè)佼佼者也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才超越了2007年的高點。即使投資標的是好公司,如果估值過高,也要用時間換空間,投資者需承受長時間進行估值消化的代價。申萬銀行業(yè)指數(shù)當前為3325點,距離2007年高峰時期的4325點仍有一定的差距。在 “談估值就輸在起跑線”的2013年小盤股行情中,互聯(lián)網+、影視、手游等概念股遭到了爆炒。但泡沫只能是泡沫,曾經千億市值的華誼兄弟目前僅剩60億市值,跌幅高達90%以上;而當年股價高達109元,市值高達280億元的千山藥機如今已經退市。今年以來的暴跌行情,令忘記安全邊際,追逐熱門賽道的投資者,再度重溫了其他投資者已經嘗過的教訓。近2000只悄然死亡的私募基金再次提醒了資本市場的殘酷。風險控制應該貫穿投資始終,投資要牢記安全邊際,追求物有所值,建立強韌投資組合,知所知,知所不知。

【思進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原作者個人的論述和觀點,敬請讀者自行判斷。轉發(fā)的目的為傳遞信息,內容或者數(shù)據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具體投資建議、不作任何商業(yè)用途、更不對其真實性負責。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并已明確注明作者和文章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轉發(f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