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內,中金公司的第三大股東海爾金盈第二次提出了大額減持。5月7日晚間,中金公司公告,公司第三大股東——持股5%以上股東海爾集團(青島)金盈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海爾金盈”)計劃3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9654.51萬股公司A股股份,占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上一次公告減持是在2022年6月。若按照5月8日的收盤價粗略計算,兩次減持總額或超70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股東提出減持的券商并不在少數。據第一財經不完全梳理,年初至今,A股券商發(fā)布的關于股東、一致行動人、高管在內的減持計劃、減持預披露、減持進展、減持屆滿等公告就多達25份,國信證券、紅塔證券、湘財股份、中銀證券、西本證券等均在其列。一年之內二度減持根據中金公司的公告,海爾金盈(曾用名“海爾集團(青島)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計劃,自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結束后的3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9654.51萬股公司A股股份,占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2%。此次海爾金盈的減持原因是自身發(fā)展需要,減持價格根據市場價格確定。截至公告披露日,海爾金盈位列公司第三大股東,持有中金公司約3.05億股A股股份,占中金公司總股本的6.32%,均為在中金公司A股發(fā)行上市前取得的股份,且相關股份已上市流通。對比來看,計劃減持的2%大約是海爾金盈手中所持股份的1/3,但拉長時間軸來看,這已經是一年內海爾金盈第二次計劃大額減持中金公司,且計劃減持的總比例近乎“腰斬”。2022年6月13日,海爾金盈表示將在未來半年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1.35億股公司A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2.8%。彼時,海爾金盈持有公司約3.99億股A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8.26%。很快,6月20日至28日期間,海爾金盈就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了935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94%,價格區(qū)間在37.93元/股至42.1元/股之間,減持總金額為36.85億元。而后直至減持計劃實施屆滿期,海爾金盈再未進一步減持公司股份。從中金公司的股價走勢來看,海爾金盈半年間無動作有跡可循。2021年1月,中金公司股價登頂76.91元/股后快速震蕩下跌,2022年4月跌至34.91元/股低谷后小幅反彈。同年6月20日至28日期間,也就是海爾金盈“踩”中的減持時間,幾乎是彼時的“頂”點。6月27日,中金公司股價觸及44.13元/股,而后不僅再未能有新高,且一路跌至去年10月的33.01元/股,下跌幅度達到25.2%。年初至今,中金公司上漲已經超過11%,且公告減持前連收6根陽線,區(qū)間漲幅達7.36%。截至發(fā)稿,中金公司股價報42.36元/股,已經追平海爾金盈前一次減持的價格區(qū)間上限。多家券商股東減持進行時不僅是中金公司的股東計劃減持,2023年后,包括國信證券、紅塔證券、湘財股份、中銀證券、西本證券等在內券商紛紛發(fā)布公告,稱其股東或正計劃減持,或減持進行時,或剛剛完成了上一次的減持計劃,減持原因多為“經營發(fā)展需要”。其中,紅塔證券和國信證券的兩家券商股東均為IPO前的原始股東,分別持有公司股份的6.27%和2.67%。紅塔證券第六大股東昆明產業(yè)開發(fā)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計劃在三個月內通過競價交易減持不超過1%,國信證券第七大股東一汽股權投資(天津)有限公司擬在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2.67%。湘財證券提出減持的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英大集團”),持有公司12.11%,位列公司第三大股東。英大集團計劃在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減持數量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2%(即不超過5718.3萬股)。一季報顯示,英大集團已經在公布消息后,火速減持0.02%。3月2日,中銀證券也表示,公司第六大股東云南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計劃自公告之日起3個交易日后的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不超過1.5%公司股份。截至一季報,該股東已火速減持1388.51萬股,從持有2.74%公司股份降至2.24%,完成減持計劃上限的1/3。2月,中原證券、西部證券、華安證券也先后發(fā)布股東減持公告。其中,中原證券第三大股東安陽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也因“自身經營需要”,計劃3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1%公司股份。西部證券第七大股東因“業(yè)務發(fā)展需求”擬在六個月內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0.78%公司股份。華安證券的兩大股東在同月提出減持計劃,減持原因都為“自身資金需求”。其第二大股東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表示擬通過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0.98%公司股份,截至目前尚未有更新減持公告;第五大股東安徽交控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則動作迅速,在計劃半年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不超過0.3%公司股份后的3個月內火速完成減持計劃,減持總金額7079.29萬元。緣何出現(xiàn)集中減持的情況,從基本面情況來看,各家證券公司的一季度業(yè)績均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增長。從估值水平來看,當前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的PB為1.21倍,近五年PB分位數為18%,估值水平較為合理。國海證券認為,證券公司和大金融板塊的業(yè)績有望隨著經濟復蘇而企穩(wěn)改善,在宏觀數據上,板塊的整體業(yè)績呈企穩(wěn)回升態(tài)勢。年初以來,券商行業(yè)股價回暖,年初至今Wind券商指數上漲12.37%,跑贏上證指數(9.9%)和滬深300指數(4.93%)。近來,券商行業(yè)的整體上漲似乎也給了股東減持以更多的理由。根據Wind數據統(tǒng)計,近五日申萬一級行業(yè)的125個行業(yè)中,證券排在漲跌幅排行榜的第12位,漲幅7.84%。
一年內中金大股東二度減持,“腰斬”式套現(xiàn)的時候到了?
作者:第一財經 來源: 頭條號
99306/13
99306/13
一年內,中金公司的第三大股東海爾金盈第二次提出了大額減持。5月7日晚間,中金公司公告,公司第三大股東——持股5%以上股東海爾集團(青島)金盈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海爾金盈”)計劃3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9654.51萬股公司A股股份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公開信息,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和服務的根據。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聯(lián)系電話 010-57193596,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