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雙11,賣的最爆的單品是什么?“三合一”沖鋒衣一定擁有姓名。
網(wǎng)上有大量的視頻佐證,黑色沖鋒衣搭配半框黑眼鏡,再捯飭一下散在額頭的碎發(fā),再油膩的男人,也會一秒變帥。如果頭發(fā)太油,可以將帽子蓋在頭上,硬挺的大沿帽會給“帥”增加一絲神秘感。
頂著“男人的醫(yī)美”,沖鋒衣徹底賣爆了。
有多爆?根據(jù)天貓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雙11,沖鋒衣的銷售額增幅達90%。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男性三寶是“茅臺、釣魚、始祖鳥”;今年已經(jīng)變成了“公路自行車、電競和沖鋒衣”??梢?,男人們對沖鋒衣更加長情。
不僅僅是男性,沖鋒衣也成為繼瑜伽褲之后,被女性買爆的第二種時尚單品。在小紅書上,沖鋒衣+瑜伽褲的組合,一套“機能風”的look就被輕松拿捏了。
“人手一件”的消費場景下,不僅讓始祖鳥、Lulu等頭部運動品牌賺得盆滿缽滿,也讓駱駝、探路者等一些國產(chǎn)老牌重新翻紅。
一些新消費品牌們也試圖抓住這潑天的富貴,實現(xiàn)彎道超車。
買防曬產(chǎn)品起家的蕉下,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員。
01 都想當始祖鳥“平替”
所有的產(chǎn)品,都可以用新消費邏輯在做一遍。
這個*公式,如今在“沖鋒衣”這條賽道上體現(xiàn)出了價值適用。
我們可以通過幾個切面,挖掘出沖鋒衣是如何翻紅的。
首先,是小紅書的穿搭邏輯?!吧较荡┐睢薄ⅰ岸际袘敉怙L”的流行,讓沖鋒衣的配色往低飽和方向走,更加符合大眾審美。休閑包容的剪裁和面料的特殊性,也使得其穿著場景從專業(yè)戶外向城市生活遷移。
沖鋒衣在配色和功能的轉(zhuǎn)變中,逐步地侵占了年輕人的消費心智:人人厭棄的“大媽旅游裝備”變成了“時尚弄潮兒”。
小紅書上,沖鋒衣穿搭相關筆記超過22萬條;抖音上“山系穿搭”話題播放量5316.4萬次。
再者,沖鋒衣的翻紅也離不開始祖鳥的帶貨。眾所周知,中產(chǎn)兩大寶:Lululemon始祖鳥。這兩個品牌的出圈,讓年輕人的審美取得了高度的統(tǒng)一。
人們有消費需求,但消費水平還是有參差。于是,始祖鳥帶來的消費審美逐步下探到各個價格帶:萬元左右買始祖鳥、五千左右猛犸象、兩三千里看北面、五百左右駱駝最香。
從價格排序上來看,沖鋒衣在每個價格帶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品牌。盡管賽道火熱,但基本格局已經(jīng)奠定:不是在買始祖鳥,就是在買始祖鳥“平替”。
今年秋冬,波司登也首推了三合一沖鋒衣,以彌補在此品類中的缺失,并首次官宣楊紫代言,天貓旗艦店顯示已售1000+。由于在羽絨服行業(yè)深耕多年,波司登布局“三合一”沖鋒衣,在外界看來也是查漏補缺的操作。兩千多的定價,在消費側(cè)還達不到始祖鳥“平替”的標準。
主營戶外防曬的品牌蕉下,也試圖通過沖鋒衣,實現(xiàn)品類擴充。今年3月,蕉下簽下周杰倫為品牌代言人,并為消費者打造輕量化戶外生活方式。具體到?jīng)_鋒衣品類,周杰倫代言的氣絨沖鋒衣,定價在千元左右,其周杰倫同款銷售量僅為1000+。
同為國貨品牌,駱駝、探路者等品牌的沖鋒衣,大多在400元左右就能到手,在沒有蕉下的“周杰倫同款”標簽加持下,單個SKU已售件數(shù)均已過萬,爆款產(chǎn)品銷售件數(shù)甚至超20萬。
顯然,在這場“誰是始祖鳥平替”的角逐中,更具價格優(yōu)勢的“駱駝”們正在吃肉,而“蕉下”們只能喝湯。
02 蕉下還沒站上牌桌
如此火熱的賽道,即便是分到一碗湯,也足夠做大一個品牌。
但對于蕉下來說,這碗湯端的并不穩(wěn)固。在社交平臺,除了廣告痕跡明顯的KOL為其站臺之外,有不少素人博主直接點出了蕉下沖鋒衣的質(zhì)量問題。
“蕉下沖鋒衣人類真實穿脫視頻,主打一個黏黏糊糊?!?/p>
“被蕉下的氣絨服騙了!店員小姐姐說可以在-20攝氏度環(huán)境里穿,各種科技含量,結果在-5攝氏度中被狠狠上了一課?!?/p>
除了質(zhì)量和宣傳不符,更嚴重的吐槽在價格上。蕉下在沖鋒衣發(fā)布的宣傳中表示“售價均在百元價格帶”,但其天貓旗艦店顯示,三合一的沖鋒衣價格基本在800元以上,上探至千元。
“買過蕉下的防曬衣,但沖鋒衣長得又薄又小,賣到大幾百是有啥重大技術突破嗎?”也有不少買防曬衣的“蕉粉”,并不看好其沖鋒衣。
都是國貨,都是“始祖鳥”平替,為什么蕉下不敵駱駝?
一個根本的原因在于,在消費側(cè),人們不愿意再為品牌“重營銷、輕研發(fā)”買單。
根據(jù)蕉下上市招股書顯示,其花在營銷上的費用遠超過研發(fā)開支。
數(shù)據(jù)顯示,2019-2021年,蕉下廣告及營銷開支分別為3691.7萬元、1.19億元、5.86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6%、15.0%及24.4%,呈逐年上升趨勢。
前些年,新消費概念火熱,蕉下從防曬傘這一細分領域切入,在明星代言和KOL的加持下,奠定了“防曬產(chǎn)品選蕉下”的消費心智。
漸漸地,直播帶貨催生了不少KOL議價權逐年提高,相對應的品牌要付出更高的傭金、廣告費、坑位費。
蕉下作為一家以線上為主要渠道的新消費品牌,在整體電商流量增長趨緩,單位邊際收益開始降低的狀態(tài)下,也不得不為了維持增長繼續(xù)在銷售費用上加大支出。
而這部分的溢價,毋庸置疑都是要由消費者買單。
相對而言,其研發(fā)投入并不足以讓消費者信服。數(shù)據(jù)顯示,2019-2021年,蕉下研發(fā)支出分別為0.19億元、0.36億元和0.71億元,占總收入比例不斷下滑,分別為5.2%、4.5%及3%,呈逐年下降趨勢。
具體在沖鋒衣領域,蕉下主打的全氣絨內(nèi)膽,主打輕薄、減負。
但數(shù)據(jù)顯示,蕉下在沖鋒衣研發(fā)專利方面,39項研發(fā)專利中有38項是外觀設計相關,僅有一項為布料類發(fā)明專利。
重營銷、輕研發(fā)的后果就是,消費者逐漸意識覺醒,不再為其營銷溢價買單。
除了輕研發(fā)重營銷等詬病,蕉下實際上還存在營銷比重大,前期虧損嚴重的問題。
招股書數(shù)據(jù)顯示,2019-2021年,蕉下的收入分別為3.85億元、7.94億元和24.07億元;與此同時,其虧損嚴重,2019-2021年,蕉下凈利潤分別為-2320.7萬元、-7.7萬元、-54.73億元。
2022年上半年,蕉下啟動IPO,目標是成為“中國城市戶外*股”。但其在一年內(nèi)兩次向港交所遞表,都無疾而終。
將品類從防曬產(chǎn)品擴大至整個戶外領域,尤其是看中了“沖鋒衣”這一增長黑馬,蕉下確實押對了賽道。
但如今的消費者更加注重硬實力和性價比兼具,蕉下想要通過布局沖鋒衣站上“城市戶外”的牌桌,還要在性價比和研發(fā)中投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