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這個周末,深圳被香港人擠爆了。
港人北上消費的熱情度和入境人數,刷新了紀錄。
“深圳港人含量200%!”
福田、落馬洲、羅湖等各大口岸紛紛淪陷,高鐵票統(tǒng)統(tǒng)搶光,港珠澳大橋罕見塞車兩個半小時,“堵到媽都不認識”。
深圳人還沒來得及歡迎,有些香港人自己已經崩潰了:“見到過關這個情況,其實我想回頭了?!?/p>
上周五,復活節(jié)假期*天,就有差不多十分之一的香港人跑到深圳,香港街上和地鐵上都沒香港人了。
要問去深圳干啥,八成的港人都會告訴你:消費。
過關排隊兩個半小時,坐地鐵一小時,再花一兩個小時排號,港人耐心等上一天,只為了在深圳喝個奈雪瑞幸,吃個鮑師傅。
為什么香港人一窩蜂“北上消費”?
曾經的購物天堂,不香了?
01 香港人塞爆深圳
一個字形容這兩天的深圳,那就是——擠。
〓圖源:星島日報各大口岸擠,過關口岸人多得一眼看不到盡頭。你永遠也不知道拐下一個彎時前面還有多少人,要排多久隊。
一位在口岸被堵到折返的大姐現場崩潰:
“我從柴灣來??!今天一大早??!九點半?。〕霭l(fā)到蓮塘,現在十一點多了?。。∥曳艞壚?,現在回家去了。太過分啦,回家去沙田大埔玩?!?/p>
香港市民陳女士也被人流沖擊到,對著鏡頭茫然地表示:“很夸張,未試過?!?/p>
港媒持續(xù)報道:北上大遷徙,今早在多個口岸上演。
Vlog博主直擊過關現狀:“我這個鏡頭,怎么放大,都看不到盡頭。人是十點出發(fā)的,我的軀殼,是下午兩點到深圳的?!?/p>
香港海關大廳電梯都被擠到停運,大批人拎著箱子轉戰(zhàn)消防樓梯。
如何用一張沒有人的圖展示人多?網友:
香港人蜂擁深圳的原因,是公共假期。
從3月29號開始,復活節(jié)、清明節(jié)假連放,又趕上周末,如果再向公司請幾天假,打工仔可以手搓10天假期。
假期休閑娛樂,無腦沖深圳。
“一句話,讓我三小時出不去香港?!?/strong>
當然,也有不少人過關是為了回鄉(xiāng)祭祖,一樣被堵在山道上,硬是端著燒豬步行上山。
羅湖、落馬洲等各大口岸,高鐵站,還有港珠澳大橋全面淪陷。
入境處發(fā)文表示,3月28日至4月7日,預計會有1100萬人次進出香港。深圳邊檢總站數據,3月29日復活節(jié)假期*日,入境旅客88.2萬人次,創(chuàng)下恢復通關以來最高紀錄。
上水站(去深圳方向的港鐵站)里擠得像沙丁魚罐頭,有不少人已經站不穩(wěn),只能舉手示意車上沒空間。
口岸表示壓力太大,求求大家考慮下別的口岸吧。
為了提高過關速度,有的口岸選擇直接取消安檢環(huán)節(jié)。高鐵地鐵提前增加班次,西九龍到福田站每日都有超過100對來往班次,還是抵擋不住港人的北上熱情。
為了趕上高鐵,有港人一整個開啟八百米沖刺,把海關小哥嚇得夠嗆。
有網友調侃:“小米汽車發(fā)售要是有線下搶購,場面也不過如此吧?!?/strong>
落地深圳的港人,直奔各大商場開始排號模式。
到飯點,隨便什么餐廳取號都是100+起步,奶茶店蛋糕店座無虛席,深圳人都沒地下腳,餐飲店老板嘴都笑歪。
〓圖源微博網友@深圳漁村大勇聰明的深圳人早就已經接到消息,周末盡量不出門,把商場空出來,給香港游客騰位置。
香港人度假愛去深圳其實不是什么新奇事,自從疫情通關之后,每到節(jié)假日通關人數就屢創(chuàng)新高。
買空山姆、擠爆盒馬都是常規(guī)操作,一周去三四次的大有人在。重陽佳節(jié)時,香港人讓深圳海底撈的排號時間重回8小時。
香港人是如何愛上到深圳“反向消費”的?
每一個香港游客的理由出奇地一致:“平靚正(物美價廉)。”
換句話說:
不是香港去不起,而是深圳更有性價比。
02 深圳更有性價比
貴,是兩岸同胞對香港物價的共識。
港媒采訪問游客為什么去深圳,香港大叔吐槽:(香港)我吃不起。
香港的寸土寸金的貴,貫徹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食節(jié)上一串魚蛋要六七十元;
餐廳里點一份白灼菜心要128元;
打車起步價30元;
連打工人最后的自留地蜜雪冰城和沙縣,到了香港價格都要翻番。
難怪最新公布的2023年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香港榮登榜首。
〓數據來源:美世,2023年城市生活成本排名
與之相比,深圳的消費,堪稱“物美價廉”。
茶餐廳人均不過百,腸粉店8塊能解決一頓早餐,蜜雪冰城能吃上3塊錢的冰激凌,飄香拌面也恢復了10塊錢一碗的價格。
美甲、按摩、唱k之類的服務業(yè)就更是明顯了。
香港開價600+的高端美甲,到了深圳可以300塊封頂。
北上的香港人擠爆了深圳68塊錢歡唱3小時的KTV,有深圳人說,香港人盤活了當地的KTV產業(yè)。
香港爹媽也愛深圳。
因為商場的空間足夠大,還有豐富的游樂設施,足夠遛小孩。
當然,父母們愛深圳的原因還有一些特別,因為深圳允許打小孩,孩子到了深圳都特別乖。
香港人為何集體開始北上消費,總的來說,是一筆經濟賬。
香港演員余文樂拍過一個視頻,從香港到深圳一趟車票只要68塊錢,坐高鐵耗時15分鐘,來回半小時、一百多的成本,只要吃一頓飯就值回路費。
更別說假日旅行了,那是消費越多省得越多。就像香港人說的:
香港賺錢深圳花,真的很香。
港人到深圳的必備三件套,是鮑師傅、阿嬤手作奶茶和kumokumo芝士蛋糕。有段時間,深圳人發(fā)現港人都整齊一致地拎著橙色方形包裝袋,還以為是集體買了愛馬仕。
〓圖源:深圳特區(qū)報
芝士蛋糕港人是真吃,愛馬仕他們也是真買。Costco里十幾萬的愛馬仕鉑金包,開店十分鐘就被搶購一空。
香港人去到山姆和Costco就像發(fā)現了新大陸,直呼這個好便宜,這個也好便宜,買買買,拿行李箱統(tǒng)統(tǒng)帶回家。
山姆和Costco早就搞起了專門的代購團,不愁顧客群,很快加滿1000人,跑腿代購根本忙不過來,而且跑腿費價格不菲,高達20%。
聰明機智的香港旅行社甚至開了山姆購物旅游團。429塊錢一個人,兩人參團還附贈一年的山姆會員卡。
香港永東巴士開通了跨港直通山姆的購物專線,每天13班,香港有10個上車點。
參團的香港阿叔阿嬸,預算700塊,發(fā)現山姆太實惠,帶的旅行箱放不下,只好下次再來。
有媒體采訪問為什么要“北上消費”,香港市民表示:
因為又便宜又舒服又開心啊!
哪怕價格相差不大,可是他會跟我說“歡迎回家”誒!
服務態(tài)度的冷熱溫差也是港人一到周末就“大遷徙”一大原因。相比香港,內地的服務確實能使香港人感到文化差異的沖擊。
給香港人一點小小的服務業(yè)震撼,不是開開玩笑。
香港人*去的“灣區(qū)網紅店”,除了山姆、純K、鮑師傅,還有愛康健這樣的口腔醫(yī)院。
背后的原因令人感動:還是因為便宜。當然,還有速度快。
香港私立醫(yī)院收費高昂,拔個牙要1500多,核磁共振花了10000,就連掛號都要收費500元。
而免費的公立醫(yī)院排號是個難題,有患者需要在公立醫(yī)院做手術,排號排到了6年后。
“2022年6月到私人門診看病,艱難約到2023年5月公立醫(yī)院的外科門診,終于等到看醫(yī)生,被告知手術要排到2029年?!?/p>
有香港阿叔表示:在香港看??婆抨犝撛掠嫞撃暧?,有人死了都沒排到,而在深圳根本就不用排。
到深圳看病,尤其是看牙,成了不少香港人的*選。
不少香港人甚至干脆買起了深圳社保。
在社交平臺上搜索“香港人到深圳”,自動就聯想出了港人北上四件事:
逛山姆、打孩子、購物、看病。
眼見這北上的浪潮一波高過一波,誰能忍得住不感慨一句:
時代真的變了。
03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不用回顧多遠,就往前數十年,這股消費熱潮,還是內地人南下。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香港被譽為中國的“購物天堂”。
一方面得益于匯率差價和低稅率,香港的奢侈品、電子產品價格通常低于國內價格;另一方面,那時的香港幾乎等同于一種生活方式:時髦、精致、小資、高品質。
有深圳的朋友說,她小時候每次過關,都要幫媽媽背很多的喇叭丸和Tempo紙巾回來,以至于她很長一段時間都覺得紙巾是非常高級的東西。
國人以前去香港想買的東西太多,搶奶粉、搶黃金、搶奢侈品、搶IPhone……直到2014年,還出現過少數香港人抗議要求限制內地游客數量的現象。
但不知何時,內地人不再熱衷于去香港血拼消費了。
可能是因為香港服務業(yè)出了名的態(tài)度差、趕客,也許是隨著跨境電商和免稅店的興起,香港不再擁有部分產品的壟斷地位和性價比。
復活節(jié)3日假期,出港人次168萬,訪港人次僅33.8萬,旅客逆差有近135萬人次。
就像劉德華在廣告里說的,今時今日,這樣的服務態(tài)度是不足夠的。
很多人試圖從香港人的消費趨勢中總結出一些更宏大的命題。
但不論是北上還是南下,都不過是普通消費者的理性選擇。只不過在愈發(fā)便捷的交通條件下,人們交通的時間、金錢成本更低,選擇變得更加自由了。
對于普通人來說,大家只是哪里性價比高往哪里去。
在消費降級的情況下,盡力不讓生活降級。
這就是普通人對生活的*的熱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