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阿布扎比主權基金ADQ宣布入股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拍賣行——蘇富比,最大股東帕特里克·德拉希再度注資,兩者投資金額合計10億美元(約人民幣72億)。
這是中東主權基金首次進軍藝術拍賣領域。有著300多年歷史的蘇富比,開創(chuàng)了藝術品拍賣的先河,每年拍賣的世界名品超過10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藝術品拍賣行之一,堪稱名利場。
這一次,中東豪門看上蘇富比,締造一場有錢任性的交易。
兩度易主
最古老拍賣行浮沉史
蘇富比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
1744年,一位名叫山姆·貝克的書商在倫敦“科芬園”舉辦了場為期十天的書籍拍賣會,賣掉數(shù)百本罕見的文學著作,共拍得826英鎊。當時,誰也沒想到,這場小小的拍賣會開創(chuàng)拍賣行業(yè)的歷史,締造世界上最古老的拍賣行。
貝克辭世后,他的外甥約翰·蘇富比繼承這份家業(yè),在接下來的80年里,蘇富比家族將其拍賣領域從書籍擴展到版畫、獎牌和硬幣等,蘇富比拍賣行由此得名。
蘇富比家族經(jīng)營期間,用幾本拿破侖收藏的書籍和藏品,配合如火純青的拍賣技巧,打響在拍賣界的名聲。有德國記者描述當時拍賣的場景:“每當蘇富比舉起珍貴的文件或書籍,臺下就一陣交頭接耳的騷動。興奮之情隨著拍賣進行而起伏,只有在落槌的剎那,才有瞬間的寂靜?!?/p>
而真正讓蘇富比享譽全球的是彼得·威爾遜。威爾遜在1936年加入蘇富比,上任后便帶領公司邁進國際舞臺。1955年起,蘇富比走出倫敦,在紐約、巴黎、洛杉磯、休斯敦、香港等地開設辦事處,強勢擴張,至今在全球各地已經(jīng)設有80個辦事處。
1950年代末到60年代,蘇富比在全球舉辦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拍賣會,包括魯本斯的《東方三博士來朝》和薩默塞特·毛姆的印象派藏畫。英國女王、社交名流、一線演員等都出現(xiàn)在蘇富比的拍賣現(xiàn)場,儼然一場場衣香鬢影的盛會。
1977年,蘇富比在倫敦證券市場上市,股價在18個月內(nèi)翻了一番。這段由威爾遜執(zhí)掌蘇富比的時期也被認為是蘇富比的黃金時代。
然而好景不長,蘇富比后面的命運頗為坎坷。隨著上世紀80年代全球經(jīng)濟動蕩,蘇富比也陷入危機,虧損連連,資產(chǎn)價值減少到2000萬美元。1983年,美國房地產(chǎn)大亨阿弗烈·陶博曼以1.248億美元收購了蘇富比,成為了蘇富比的新主人。
隨后陶布曼對蘇富比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把之前主要服務于藝術品經(jīng)銷商的定位,改成提供全方位服務的現(xiàn)代化零售商,為顧客提供資金、保險、存儲、藝術教育等服務。1988年,蘇富比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再次掛牌上市,成為美國第一家上市的拍賣行。
重新上市后的蘇富比沒有享受太久的榮光。進入20世紀之后,蘇富比的經(jīng)營狀況逐漸呈現(xiàn)頹勢,2012年起,蘇富比的行業(yè)龍頭位置便被佳士得超越。
2019年,蘇富比再度易主。法國電信巨頭帕特里克·德拉希以37億美元的收購價,將蘇富比收入囊中。作為蘇富比的“鐵粉”,德拉希靠電信行業(yè)發(fā)家,喜歡收藏藝術品,一直在尋求提升在電信業(yè)以外的知名度,而蘇富比正是他進軍藝術界的籌碼。
但蘇富比的結局仍沒有畫上句號。據(jù)外媒報道,德拉希旗下的電信集團正面臨一系列債務壓力,目前已經(jīng)出售多項資產(chǎn)。蘇富比的命運,又走到了十字路口。
直至這次,中東豪門出手了。
為何進軍藝術拍賣?
這次入股的中東主權基金頗為神秘。
ADQ,全稱阿布扎比控股公司,位列2023年全球主權基金在管資產(chǎn)排行的第十二位,總規(guī)模為1990億美元,是阿布扎比三個主權財富基金中最“年輕”的一個。
而ADQ的財務狀況是阿布扎比主權基金“三兄弟”中最神秘的,因為它從未披露有關業(yè)績的數(shù)據(jù)。取而代之的是,ADQ所披露的信息更多地與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息息相關。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ADQ總計貢獻了阿布扎比非石油經(jīng)濟GDP的22%。
一定程度上,ADQ承載了阿布扎比國家戰(zhàn)略轉型和產(chǎn)業(yè)拓展的希冀。從2020年開始,ADQ積極進行版圖擴張,將關注的行業(yè)拓展到醫(yī)療健康、生命科學、農(nóng)業(yè)食品、體育娛樂、旅游休閑等板塊,投資視線也從國內(nèi)逐漸放眼到了全球。
這一次ADQ入股蘇富比,是ADQ首次正式踏足文化藝術版塊。外界分析,阿聯(lián)酋或許有計劃把阿布扎比經(jīng)營為中東的藝術中心,ADQ的牽線搭橋,也能讓蘇富比提升中東在藝術界的影響力。
中東土豪熱衷于藝術事業(yè),有目共睹。阿聯(lián)酋由七大酋長國組成,其中以阿布扎比最為富有。踏入二十一世紀,這個酋長國積極發(fā)展文化藝術事業(yè),最著名的莫過于2017年開幕的阿布扎比羅浮宮。
彼時,阿聯(lián)酋直接在本國阿布扎比“復制”了一個盧浮宮。阿布扎比盧浮宮將在十年內(nèi)、每年支付1.5億歐元用于向巴黎盧浮宮等法國博物館租用藏品,每年舉辦四次展覽;并計劃每年投資4000萬歐元,用于購買自己的藏品。
另外,阿聯(lián)酋還投入約270億美元,在首都阿布扎比鄰近的薩迪亞特島上開發(fā)打造了一座融合自然風光、藝術、旅游與生活為一體的頂級文化中心和全球性文化地標。
近年來,在鼓勵發(fā)展藝術文化事業(yè)的政策推動下,中東的藝術活動、博物館、畫廊逐年遞增,中東藝術品市場展現(xiàn)出了前所未有潛力和增長機會。
比如卡塔爾政府從2005年開始打造卡塔爾博物館群。除了大量公共藝術裝置,還在首都多哈及周邊不斷新建博物館、畫廊,舉行不同藝術活動;沙特阿拉伯,2019年國王發(fā)起了國家公共藝術計劃Riyadh Art,要把首都打造成藝術中心;還有每年三月舉行在迪拜舉行的藝術博覽會,從2006年開始,已經(jīng)成為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藝博會之一。
二十年多前,當人們提及中東地區(qū)時,似乎很難將其與繁榮的藝術圖景聯(lián)系起來。而如今,中東正在成為全球當代藝術圖景中的新星。藝術作為軟實力的象征,也成為中東除了石油之外引以為傲的存在。
中東豪門組團掃貨
“頭上一塊布,全世界我最富。”中東財團正在用實力證明。
根據(jù)行業(yè)追蹤機構Global SWF的數(shù)據(jù),2024年上半年,中東頂級主權財富基金包括沙特PIF、阿布扎比ADIA、穆巴達拉、ADQ以及卡塔爾投資局,在全球58筆不同的交易中投資382億美元。
“盡管市場的不確定性使全球基金變得謹慎,但從石油中獲得了巨大意外之財?shù)暮车貐^(qū)基金,尤其是阿布扎比的基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活躍?!?/p>
最近一幕是,本周由阿布扎比投資局(ADIA)旗下子公司參與的私募股權財團宣布,將以54億英鎊(約69億美元)的價格收購英國最大的零售投資管理公司Hargreaves Lansdown,這將促成今年倫敦上市公司第二大并購交易。
反觀國內(nèi),中東財團橫掃一二級市場的場景歷歷在目。過去一年里,中東資本向蔚來注資超過200億人民幣;PIF旗下子公司戰(zhàn)略投資聯(lián)想集團144億元;沙特阿美旗下風險投資部門的新基金Prosperity7參與了智譜AI約4億美元的一輪投資……
而阿布扎比ADIA作為中國的第一大境外投資機構,在A股市場持有多只周期行業(yè)的上市公司股票,包括醫(yī)藥生物、機械設備、有色金屬、化工、建筑裝飾、電氣設備、采掘和鋼鐵等行業(yè)。
總結來看,這些年中東主權基金出手,除了看重長期價值與回報外,還特別注重將新興業(yè)務引入到本國,帶動當?shù)禺a(chǎn)業(yè)轉型與升級。比如聯(lián)想集團獲得中東戰(zhàn)略投資,需要聯(lián)想在沙特設立地區(qū)總部,布置相關生產(chǎn)設施。
這意味著中東主權基金不僅僅是走“買買買”的掃貨邏輯,而是通過“招商引資”的模式將其引入中東。
這個月初,PIF又與中國主要金融機構簽署了6份價值總計高達500億美元的協(xié)議。簽署備忘錄提到PIF可以到中國來投資,中國也可以到沙特去投資,最重要變化之一是直接用本幣貿(mào)易結算,不用美元。
背后的深意令人驚喜。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陳曉,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408/5387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