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是100萬?
對合格投資者,我國的《私募投資基金監(jiān)督管理暫行辦法》有一條是這么規(guī)定的:
投資于單只私募基金的金融不低于100萬 其實私募基金的投資,并不是我國本土產(chǎn)生的投資模式。 我國私募的各方面發(fā)展,都有參照國外相對成熟的標準,比如衡量私募投資中合格投資人的條件,就是參照美國的標準。 2015年12月,SEC發(fā)布了《關(guān)于合格投資人定義檢視的報告》中對合格投資人下了標準定義。對個人合格投資人的認定是這么標注的:
個人的金融資產(chǎn)或和配偶加總超過100萬美元;或已投資資產(chǎn)在100萬美元以上,不包含個人用來居住的房產(chǎn)。
在最近兩年個人年均不低于20萬美元,或和配偶加總年均不低于30萬美元,同時,需要有充足理由證明當下也能保持同樣的收入預期。
而我國除了要滿足100萬的門檻外,對于個人投資者來說:
個人金融資產(chǎn)不低于300萬元,或最近三年個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萬元。
這樣看,兩國在私募管理上的邏輯是一樣的。
考慮到國家經(jīng)濟、個人收入水平差異等各方面因素,對“合格”、“具有充分的風險識別和抵御能力”的鑒定,主要是數(shù)字上的差別。 而這100萬,就是對以上標準的再次認證。
畢竟能達到標準的個人投資者拿出這么多的錢,還是頗“游刃有余”。
不是歧視,而是保護
私募投資的項目大都有較長的回報期, 這就得確保資金的相對穩(wěn)定。 假設(shè)沒有投資門檻或者門檻太低,那超額收益就會吸引到各種各樣的投資者。 他們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或許會因為暫時的波動,就慌張地取出資金,這就造成了資金來源不穩(wěn)定,不利于管理人做決策。
另一方面,投資者也會因為頻繁買賣導致錯失機會,虧損巨大。 還有一點,若是參與人數(shù)過多,那私募豈不是就變?yōu)楣剂藛幔?br>所以,有這100萬,既證明了合格投資者的財力,也保護了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普通投資者。 伴隨著通脹和貨幣貶值,未來私募基金的投資門檻有可能進一步提高。你符合私募投資者的要求嗎?評論+點贊+分享一鍵三連起來吧~


747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