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lián)社1月17日訊(記者 黎旅嘉)2023年以來A股整體表現強勢,這一背景下,私募倉位的變化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針對后市的樂觀情緒。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針對后市,私募整體繼續(xù)維持著正面和積極的看法。截至1月6日,股票私募倉位指數為79.29%,較此前一周小幅上漲了0.14個百分點。具體來看,倉位超過80%的股票私募占比升至58.5%。事實上,站在新一年的起點,不少頭部私募看好2023年經濟復蘇帶來的投資機會,有的直言今年上半年中國資本市場將迎來一輪牛市,特別是港股,看好消費復蘇、科技、互聯(lián)網、新能源等方向。
數據來源:私募排排網
不過,具體到布局方向和節(jié)奏上,私募整體也仍有一定分歧。例如,就私募排排網的倉位數據上看,不同規(guī)模股票私募倉位也顯現分歧,中大規(guī)模股票私募減倉,小規(guī)模股票私募加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市場如火如荼之際,截至2023年1月6日,百億規(guī)模股票私募倉位指數為75.60%,較此前一周下降了2.19個百分點。首周私募倉位持續(xù)提升從私募倉位變化方面反映出的情況來看,看多做多仍是當前私募業(yè)內的主流操作。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截至1月6日,股票私募倉位指數為79.29%,較此前一周小幅上漲了0.14個百分點。其中,倉位超過80%的股票私募占比升至58.5%。具體來看,滿倉(倉位>80%)股票私募占比為58.50%,中等倉位(50%≤倉位≤80%)股票私募占比為28.17%,低倉(20%≤倉位<50%)股票私募占比為12.27%,空倉(倉位<20%)股票私募占比為1.06%,較此前一周相比,主要是滿倉股票私募占比有所提升。圖片來源:私募排排網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倉位整體繼續(xù)回升的背后,不同規(guī)模股票私募倉位卻呈現分歧,中大規(guī)模私募減倉、小規(guī)模私募加倉。圖片來源:私募排排網
進一步來看,伴隨著A股的整體走高,百億股票私募倉位指數卻出現下降。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月6日,百億規(guī)模股票私募倉位指數為75.60%,較此前一周下降了2.19個百分點。其中,滿倉百億私募占比為51.89%,中等倉位百億私募占比為34.09%,低倉位百億股票私募占比為14.02%。較此前一周相比,滿倉和低倉百億股票私募占比有所提升,而中等倉位百億股票私募占比明顯下降。此外,十億規(guī)模股票私募和5億內規(guī)模股票私募倉位指數小幅上升,但百億規(guī)模、五十億規(guī)模、二十億規(guī)模股票私募倉位指數均小幅下降,尤其是五十億規(guī)模股票私募倉位下降幅度最大。業(yè)內分化加大其實,百億私募在年末時點根據市場順勢而為的集體倉位調整多少透露著一些無奈。2022年,A股市場風格巨變,這一背景下,私募行業(yè)特別是不少私募大佬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從百億私募的整體表現來看,2022年朝陽永續(xù)百億私募混合指數全年虧損達到了10.13%。而在震蕩的市場環(huán)境,百億股票私募內部呈現出巨大的業(yè)績分化,朝陽永續(xù)數據顯示,表現最好的一家百億股票私募2022年旗下產品平均收益率為15.07%,而仍然有西藏源樂晟資產、趣時資產、沖積資產、盤京投資、東方港灣投資、廣東正圓私募基金等十多家百億股票私募2022年旗下產品平均跌幅超過20%,表現最差的幾家旗下產品平均回撤甚至超過30%。私募排排網財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表示,去年的百億私募中,主觀多頭策略跌幅相對較大, 配置中證500和中證1000的量化多頭策略較為抗跌。究其原因主要是百億主觀策略配置持倉的權重股較為集中,在持續(xù)震蕩的行情里很容易受到市場風格切換的沖擊造成回撤。而去年的市場風格比較偏向中小盤,量化多頭策略主要對標中證500中證1000等指數,更契合市場風格且持倉足夠分散,既容易獲取超額收益,又分散了整體風險。姚旭升認為,在風格輪動頻繁的市場環(huán)境下,百億私募業(yè)績分化明顯。因為百億私募的規(guī)模較大,行業(yè)和板塊的布局持倉往往較為集中,在風格切換頻繁的行情里,很難及時調整倉位,只能被動跟隨市場的震蕩。這就導致,市場風格恰好與策略契合的私募業(yè)績表現就相對出色,風格暫時不契合的私募業(yè)績表現就會比較落后。不過,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徐冬冬稱,2022年表現相對較好的百億主觀多頭私募包括仁橋資產、寧泉資產、遠信投資和慎知資產等。表現較好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管理人在市場波動的時候及時較大幅度降低了倉位,有的布局了安全性相對較高的股票資產,有的較大程度參與了符合階段性市場風格的資產,還有的則是在市場波動劇烈時使用了較高比例的套保頭寸,并勇于在市場階段性底部提高倉位。看好2023“機會之年”不過,走過2022年,隨著疫情影響逐步消退、中國經濟增長走向實質性復蘇,不少機構表示,市場有望在今年迎來趨勢性投資機會,而受益于經濟復蘇的消費、醫(yī)藥等板塊,以及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中國制造業(yè)均將迎來布局良機。站在2023年的新起點,多家知名私募陸續(xù)召開新年策略會或發(fā)布2023年度A股投資策略,展望新一年的投資機會。他們認為,2023年市場有望走出陰霾,迎來“機會之年”,應超配中國股票。行業(yè)層面,消費和醫(yī)藥等疫后復蘇受益行業(yè)、地產產業(yè)鏈、高端制造和科技創(chuàng)新成為機構共同聚焦的方向。其中,康曼德資本創(chuàng)始人、投資經理丁楹分析認為,首先,防疫政策的優(yōu)化對經濟恢復非常有利;其次,近期出臺的一系列地產政策也對穩(wěn)定經濟大盤起到重要作用;第三,美國通脹已呈回落態(tài)勢,二季度很大可能加息止步。聚鳴投資董事長、投資總監(jiān)劉曉龍也表示,與股市高相關的三大因素——疫情、地產、美國通脹都已看到了反轉或拐點。消費信心不足是短期面臨的核心問題,但根據測算,2022年居民的超額儲蓄接近4萬億元,這是2023年消費能力回升的主要來源之一。源樂晟董事長曾曉潔表示,過去兩年在產業(yè)政策上出臺了一些糾偏的動作,對于相關領域的監(jiān)管取得了預期效果,目前已經可以看到相關產業(yè)政策開始出現回擺。在當前時點來看,2022年經濟大概率是一個低點,2023年將迎來復蘇甚至是“V”型反彈。從布局方向上看,仁橋資產總經理夏俊杰表示,2023年在市場整體回暖的過程中,價值風格仍有望脫穎而出,看好低估值的核心資產在2023年的表現。新能源作為典型的周期性成長行業(yè),其成長性在過去三年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但行業(yè)的周期性調整遲遲沒有到來。不過近期可以看到行業(yè)最堅挺的環(huán)節(jié)開始出現了松動,需求在逐漸放緩,供給在快速釋放。所以,周期的力量只會遲到,不會缺席,行業(yè)調整的大幕已正式拉開。本文源自財聯(lián)社記者 黎旅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