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個剛入行的分析師
小A是一個入行半年的分析師。
這天,卡座邊。
小A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等著SA對他在deadline上交的報告做最終的宣判。
只見SA漫不經(jīng)心地翻了幾頁,就隨手丟到了一邊:
“其實我對你是有一些失望的。當初招你來是超出了你的實際能力的。我是希望找你進來拼一把,快速成長起來?!?/p>
“寫報告,不是把資料堆砌到一起就可以。你要有體系化的思考能力,你寫的報告,價值點在哪里?你是否做出了壁壘,形成了競爭力?你寫的報告和其他人寫的報告差異化在哪里?你寫的報告是否形成了一套可復用的方法論?為什么是你來寫,其他人不能寫?”?
“這是一個殘酷和高壓的行業(yè),你要展現(xiàn)出來自己的競爭力與特殊性。后續(xù)把你的思考沉淀到研究報告里,我希望看到你的思考?!??
“另外提醒一下,你完成報告的效率跟其他分析師相比,是遠遠不夠的,馬上要年中工作會了,加油?!?/strong>
02 一個入行三年的SA
小B是一個入行三年的SA。
這天,新年的*次組會,發(fā)言的是半導體組的leader。
只見他緩緩放下了手里的枸杞茶:
“去年的投資任務,我們組完成的不錯,還有好幾個項目申報IPO,老板對我們很滿意,這個是大家共同努力得來的。今年的投資任務是5個億,希望大家再接再厲。
“但是,我要指出的是,有些同事,一年到頭也沒幾個項目立項,一問就是說自己在研究項目。你一年研究到頭了怎么就沒出手呢?只收獲了知識嗎?研究好了就要根據(jù)圖譜去找項目,去推。公司不是發(fā)工資讓你們來搞研究的?!?/p>
“我們的立項的標準是很嚴格,但如果你推的項目一直沒法立項,你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你不夠努力.........”
“還有些同事,完成了一點點份內(nèi)的事情,就沾沾自喜,就跟我提升職,提加薪。年輕人,最重要的是學東西,提高自己,要看長遠,不要在只在意眼前的蠅頭小利,你要是真的做出成績了,大家都是能看到的。”
03 一個入行七年的VP
小王是一個入行七年的VP,這個晉升速度,在行業(yè)里只能說是中規(guī)中矩。
原因嘛,他雖然勤奮,但是天賦欠揍,運氣也不怎么好,沒遇上過啥風口項目。但去年開始,小王時來運轉,踩上了儲能的風口,連投了幾個項目。
小辦公室里。
MD,老張,一反常態(tài)地放下了往日嚴肅的表情,面臉堆笑。
“小王,你雖然半路出家搞得儲能方向,但是短短兩年就投了這么多好項目,特別是XX新能,老板每次見到我都要表揚你,年輕人前途大大可期啊?!?/p>
小王連連拱手,都是張總您領導有方,給我很大的支持。
“主要是你自己努力的結果........公司全體投資人員去年的考核成績出來了,你的成績在VP里面是*.......”
小王心頭一震,難道升職加薪要輪到自己了?
“........雖然你做的成績有目共睹,但是,你還年輕,隔壁醫(yī)藥組的老李也是公司的老人了,考慮到他這么多年兢兢業(yè)業(yè),業(yè)績也還可以,今年晉升ED的機會就先給他了........”??
“希望你再接再厲,繼續(xù)嚴格要求自己,多投好項目,相信明年晉升的機會是非常大的。“
04一個入行N年的MD
老張是公司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MD,主要負責新能源組。
雖然離合伙人還有一步之遙,但是他也挺滿意的,畢竟MD在公司里也算半個管理層了。
不過要說老張不滿意的點,就是來公司這么多年了,雖然也投出了不少明星項目,但是業(yè)界傳說的”carry“確實一毛錢沒見到。
又是一年的公司管理層大會。
老張終于向老板胡總提出了那個考慮了很久的問題:
“胡總,新能源組的業(yè)績這幾年都是公司*,之前投的幾個項目也都上市了,我們這些年為公司賺回來的錢也有XX億了,但是公司之前承諾的carry一直也沒發(fā)過,底下的同事也有很多議論,公司得有一個說法,不然我擔心會影響大家的士氣啊........”
胡總點了點頭:
“張總啊,你說的carry的問題,我們之前工作會也討論了很多次分配原則,公司也搞出了一個分配辦法。但是你也要體諒我的難處,公司的歷史負擔比較重,之前幾年的TMT和消費投資總體是不成功的,投資人意見非常大,這些年靠你們新能源和半導體賺回了一些,但是投資人還是不太滿意........"
“你們作為公司的管理層,要打開格局,把自己真正當成公司的合伙人,與公司共進退,公司好了,大家才能更好,不要只盯著眼前這點項目的carry,我胡某,是言而有信的人,carry將來是一定少不了大家的!”
05 一個N線機構的合伙人
胡總是一個N線機構的合伙人。
要說他當年的小弟,現(xiàn)在也早已功成名就,成為二級大佬,每天過上釣魚打高爾夫的日子了。
但是做一級投資的胡總,每天仍然奔波在新基金募資的路上。
今天,胡總去一家母基金拜訪。
接待胡總的是個年輕的SA。對于這種N線機構,母基金一年不說見幾百家也有幾十家,所以一般就是派個SA或者VP應付下。
不過胡總還是不敢怠慢,展示了公司精美的募資材料,并繪聲繪色的講述著公司的投資邏輯。
正當胡總講的盡興,年輕人起身出去接了個電話,然后折回來:
“胡總,不好意思,這邊臨時有個會議,您的材料我們之前就看了,我們認為您的公司確實是一家很有特色的機構,歷史業(yè)績也不錯,符合我們黑馬機構的畫像?!??
“但是,考慮到今年宏觀的不確定性還是比較強,我們的出資也會偏謹慎,希望我們保持聯(lián)系,按照我們今天溝通的情況,我認為后續(xù)合作的機會還是非常大的?!?/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