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舉國機制搞大項目技術攻堅,這不是計劃經濟,而是統籌和項目管理。一些人一看到舉國機制就條件反射開始無腦噴了,他們不知道市場經濟模式下的統籌安排。
很多人一聽舉國機制就和計劃經濟模式掛鉤,就認為缺少創(chuàng)新,這是無知者無畏。比如一些人最喜歡跪的美國,就經常搞國家攻關。美國原子彈工程就在美國政府統籌下,動員了10萬多人參加這一工程,歷時3年,耗資20億美元,于1945年7月16日成功地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并按計劃制造出兩顆實用的原子彈。在工程執(zhí)行過程中,負責人L.R.格羅夫斯和R.奧本海默應用了系統工程的思路和方法,大大縮短了工程所耗時間。按市場經濟模式,是沒有人會給你造原子彈的;所以美國政府通過資金投入,牽引業(yè)界投入,主要靠分工購買等搞好。美國登月計劃也叫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從事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美國于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初組織實施的載人登月工程,即“阿波羅”計劃。先不討論美國是不是真的登月這個問題,但是美國人通過航天投入,搞出GPS、通信衛(wèi)星、航天飛機等是實實在在的,這些都不是什么市場自發(fā),而是美國政府統籌計劃的。計劃經濟是連企業(yè)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安排,事無巨細都在宏觀計劃下的細分。但是新舉國機制下,主要是國家先對產業(yè)鏈進行分析,然后找出薄弱環(huán)節(jié),再對環(huán)節(jié)進行政府項目投資,要下軍令狀的,國企、民企和科研院所都可以參與,搞成的拿錢;這種模式下走的是項目管理,是當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通用玩法。這也和美國人現在的軍工項目一樣,搞招標和投資;隨便說一下,計算機、互聯網和半導體等就是美國軍工項目需求搞出來的,只不過后來發(fā)展到這么大超出所有人預料而已。通過項目統籌,類似有個站在高維的項目經理一樣,可以通盤看到我們的優(yōu)勢和劣勢,強項和短板,然后對短板進行有效的研發(fā)投資,護上馬送一程。有些在過去新出產品很難有甲方愿意用,通過項目統籌安排就用了,少了市場對接的時間浪費,一早就鎖定需求。而通過舉國機制,還可以發(fā)動全國資源,讓有能力的單位知道需求,讓有需求的單位找到供應商,甚至協調一些資源重點投入,這是項目管理的高效率。另一方面,一些高智機構,以前在寫什么SCI過評級,現在給大項目攻關也可以評級,而且榮譽更大,類似我們“兩彈一星”元勛,那絕對的吸引力更大。現在我們半導體產業(yè)鏈全面突破就是新的“兩彈一星”,而且主要靠市場經濟體制去吸引,有能力有興趣的單位參與,最終作出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就完成了項目任務,轉入下一個大項目。實際上,這些類似一個個軍工重點項目一樣投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