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消息,珍酒李渡通過港交所聆訊,今日開啟全球招股,4月17日-4月20日招股,公司擬全球發(fā)售約4.907億股,香港公開發(fā)售占10%,國際發(fā)售占90%,另有15%超額配股權(quán)。每股發(fā)售價10.78-12.98港元,每手200股,入場費2622.18港元,乙組頭需要申購40萬股,預(yù)期4月27日港股上市。
此前我們曾發(fā)文,分析了珍酒存在的問題,珍酒李渡無論品牌、產(chǎn)品、渠道、盈利等方面在白酒行業(yè)中均沒有優(yōu)勢,動銷不足、價格倒掛問題嚴重,尤其主打高端白酒,毛利率卻在白酒股中墊底。正是這樣一家白酒,PE高達36倍,且沒有引入基石投資者,珍酒李渡哪來的底氣?根據(jù)最新孖展數(shù)據(jù),上市首日孖展認購不足額,還出現(xiàn)抽飛情況!
瑟瑟發(fā)抖!珍酒李渡沒有基石,又一個北森?珍酒李渡今年1月提交赴港上市申請,4月便通過港交所聆訊,17日至20日進行全球招股,4月27日有望實現(xiàn)上市,上市速度不可謂不快。珍酒李渡若能成功上市,不僅成為港股白酒第一股,而且是近7年時間第一只實現(xiàn)資本上市的白酒股,目前西鳳酒、郎酒、國臺等均止步于A股IPO。不過,和其他港股上市的新股不同,珍酒李渡本次上市并沒有引入基石投資者,這在港股市場非常罕見。一般來說,基石投資者的引進是對公司基本面和發(fā)展前景的肯定,知名的基石投資者往往能起到拉升股價的作用,而且基石投資者一般認購50%左右,有大約半年鎖定期,對上市新股來說,能起到穩(wěn)定股價的作用。珍酒李渡本次并沒有引入基石投資者,這是哪來的底氣?上一個沒有引入基石的投資者正是三日股價腰斬的北森。在雪球社區(qū),有股民直言,“又一個北森,殺人不見血”。不少股民則表示,“好貴”,買珍酒為何不買茅五瀘?
再往前看,泡泡瑪特也沒有引入基石,首日漲幅高達79%,但彼時的泡泡瑪特擁有潮玩概念,且主打Z時代,充滿想象空間,而目前的珍酒營收增長放緩、毛利率墊底,又如何講述資本故事?而且,即便擁有稀缺概念,泡泡瑪特上市以來依然跌幅高達49%。
對于珍酒上市,朱丹蓬曾對新浪港股表示,資本市場依然對醬香酒有一定期待,吳向東想趁著醬香酒品類的火爆,實現(xiàn)資本市場運營。但是目前來看,珍酒李渡無論品牌、產(chǎn)品、渠道、盈利等方面均沒有優(yōu)勢,資本市場對其也不會有太大支撐。動銷不足、價格倒掛,主打高端且實則中端酒?珍酒李渡集團實控人吳向東被外界稱為“白酒教父”,1998年,吳向東創(chuàng)立了“金六福”品牌。2005年,他又成立了華致酒行,目前華致酒行市值大約132億元。珍酒則是2005年成立,2009年吳向東收購珍酒及李渡。截至目前,珍酒李渡主要經(jīng)營四大白酒品牌,包括旗艦品牌珍酒 、蓬勃發(fā)展品牌李渡 ,以及兩個地區(qū)領(lǐng)先品牌湘窖及開口笑在內(nèi)的四大白酒品牌。按期營收來看,主打高端、次高端。一般高端是每斤定價1500元以上,次高端則介乎600元和1500元之間,中端則定位100元至600元。
但是和公司宣稱的高端白酒占比24.6%,次高端占比40.8%不同的是,根據(jù)珍酒李渡總銷量和實現(xiàn)的收入,珍酒李渡每噸銷售單價24.5萬元,相當(dāng)于每瓶(500ml)價格只有122.5元,處于中端位置。
和李渡珍酒宣傳的高端白酒不同的是,珍酒倒掛嚴重,有些高端酒甚至只有經(jīng)銷商拿酒的一半價格,這無疑加重的了經(jīng)銷商庫存壓力,降低了銷售積極性,而且虧損慘重,苦不堪言。珍酒李渡主打高端的主要包括三款酒:珍30、李渡高粱1308和湘窖要情酒,價格在1500元以上。和招股書上珍30建議零售價1888元或1999元、李渡高粱1308建議零售價2308元和湘窖?要情酒建議零售價1699元不同的是,在天貓珍酒旗艦店,珍30售價只要1180元,李渡高粱1308只要2022元,湘窖?要情酒只要808,價格直接砍半。
珍酒李渡所謂的高端白酒,最后成了次高端,次高端成了中端。價格倒掛嚴重打擊了經(jīng)銷商的積極性,因為出貨就意味著虧損,“多賣多虧,少賣少虧”的背景下,經(jīng)銷商逐漸失去清庫存和進貨的動力。對于一家嚴重依賴經(jīng)銷商的白酒企業(yè),經(jīng)銷商營收占比高達88.8%,在經(jīng)銷商積極性不高的情況下,珍酒李渡動銷不足問題日益嚴重。根據(jù)公司財報,珍酒李渡的銷量從2021年的2.63萬噸降至2022年的2.39萬噸,珍酒、李渡兩大品牌銷量全面下滑。截至目前,珍酒李渡的存貨周轉(zhuǎn)天數(shù)持續(xù)延長。招股書顯示,公司的存貨由截至2020年末的17.37億元,增加至截至2021年末的36.49億元,并進一步增加18.3%至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43.19億元;存貨周轉(zhuǎn)天數(shù)也由2020年的517天增加至2022年9月底的571.6天。朱丹蓬對新浪港股表示,“珍酒有第二茅臺的美譽,但醬香酒爆發(fā)以來,珍酒整體表現(xiàn)并沒有太多亮點,規(guī)模效應(yīng)沒有上來,品牌效應(yīng)只局限于渠道端,消費端對珍酒的認知并不強”。針對珍三十售價倒掛問題,他表示,“整體來說,珍三十價格應(yīng)該是偏低的,這跟珍三十品牌定位、人群定位、價格的定位是不匹配的。”毛利率行業(yè)墊底,36倍的PE值得打新嗎?珍酒李渡全球發(fā)售書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分別實現(xiàn)營收23.99億元、51.02億元以及58.56億元,營收增速大幅放緩;同期,公司分別實現(xiàn)毛利12.53億、27.3億以及32.39億,毛利率雖然從52.2%增至55.3%,但依然處于行業(yè)墊底水平。
Wind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2年前三季度,A股高端、次高端白酒毛利率超70%,放寬A股20家上市酒企來看,毛利率也普遍高于50%。行業(yè)頭部的貴州茅臺、瀘州老窖毛利率分別在90%和85%以上,次高端的酒鬼酒、山西汾酒毛利率也超過70%。而珍酒李渡毛利率只有55%,遠遠跑輸行業(yè)平均。
對于珍酒李渡毛利率偏低問題,此前朱丹蓬解釋稱,因為珍酒尚未形成規(guī)?;⒓s化,所以它整體偏低了一點。不過,正如前文分析,由于珍酒李渡名義上主打高端,實則更多的集中在中端酒,這無疑削弱了毛利率水平和盈利能力。此外,珍酒李渡還有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由于品牌效應(yīng)不強、消費者認可度不高,珍酒李渡銷售端困難;而且銷售渠道存在的價格倒掛等問題,讓嚴重依賴經(jīng)銷商的珍酒李渡銷售及營銷開支遠遠高于茅臺等頭部企業(yè),也高于行業(yè)平均。財報顯示,于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珍酒李渡銷售及經(jīng)銷開支分別為4.03億元、10.21億元及13.42億元,于同期分別占公司總收入的16.8%、20.0%及22.9%。同期,廣告開支分別為2.42億、6.69億以及6.66億,三年時間,廣告砸了15.77億元。
毛利率偏低、各項成本開支高企,帶來的后果就是公司凈利率持續(xù)走低,凈利率從21.7降至17.6%,近三年盈利分別為5.2億、10.32億以及10.3億。但是,根據(jù)公司招股公告,公司定價介乎10.78港元至12.98港元,對應(yīng)市值分別為352.65億港元至424.62億港元,對應(yīng)市盈率則為30至36倍。30到36倍的估值和茅臺、酒鬼估值相當(dāng),遠超五糧液、洋河股份。對于估值洼地的港股來說,這個估值無疑是偏貴的。
正如前文社區(qū)平臺截圖所說,“好貴,不如買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甚至有網(wǎng)友表示,“200億估值都嫌貴,誰打誰倒霉”!
寫在最后:雖然說珍酒是有望成為港股白酒第一股,但珍酒無論從質(zhì)地還是資本方面都和頭部酒企存在較大差距,而30倍以上的估值背后,盈利孱弱、價格倒掛和營收、凈利增速放緩的問題比較突出。朱丹蓬對新浪港股表示,“整體來看,無論從產(chǎn)業(yè)端、渠道端還是消費端,珍酒未來上市整體表現(xiàn)都不會很明顯。隨著未來平民化、親民化趨勢加快,醬酒將進入強者恒強,弱者更弱的節(jié)點,所以珍酒未來發(fā)展前景備受考驗”。從資本市場來說,珍酒本次沒有引入基石,上一個沒有基石的北森三日股價腰斬,這對于珍酒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雖然沒有引入基石,但公司為了上市瘋狂砸了3個億的上市開支,保薦人和包銷商高盛、中信建投是最大贏家,而中金公司和KKR也有湯喝。
上市之前,公司共計引入兩輪投資者,分別是大中華網(wǎng)訊和有著“華爾街之狼”之稱的私募股權(quán)巨頭KKR。在2021年,公司應(yīng)付股息分別為1.357億和1.448億,即應(yīng)付KKR分別為923萬和2347萬元,總共3270萬,但由于定價問題,私募巨頭KKR上市即浮虧。2021年11月KKR投資3億美元,2022年6月再度投資5億美元,兩次成本分別為1.76美元和1.78美元,成本高達13.82港元和13.97港元。上市定價最高12.98港元,持股市值最高58.42億港元,這意味著KKR上市即面臨投資浮虧幾個小目標(biāo)(包括分紅327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