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國內眾多上市的半導體企業(yè)發(fā)布一季度業(yè)績報表,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事實,那就是整體來看,國內半導體產業(yè)也不景氣,大量的企業(yè)利潤下滑,甚至這一季度轉盈為虧。但同時也有亮點,那就是很多的半導體設備企業(yè),一季度業(yè)績都表現(xiàn)非常給力,有些更是爆漲。
比如半導體設備龍頭北方華創(chuàng),一季度預計營收36億元–40億元,同比增長68.56%–87.29%;預計一季度歸母凈利潤為5.6億元–6.2億元,同比增長171.24%–200.30%,大賺!再看芯源微,一季度營收2.88億元,同比增長56.89%;凈利潤6597.74萬元,同比增長103.55%,大賺!再看華海清科,一季度營業(yè)收入6.16億元,同比增長76.87%;凈利潤1.94億元,同比增長112.49%,也是大賺!
而與半導體設備廠商相反的是,不管是設計,還是晶圓制造,還是封裝企業(yè),一季度表現(xiàn)不太如意,這說明什么問題?在我看來,那就是美國打壓中國芯,限制一些設備/技術出口時,讓國產半導體企業(yè),盡量選擇國產設備,從而讓這些國產設備廠商市場份額提升,營收、利潤增長了。這個邏輯,相信并不難理解,以前大家買美國的或者日本的、荷蘭的設備,買的好好的,突然美國不準這些廠商賣設備到中國來了。
也許現(xiàn)在影響的只是先進設備,但萬一成熟的設備以后也不準賣了呢?當然要未雨綢繆啊,多做準備了,再加上現(xiàn)在國產替代的呼聲非常高,自然也要支持下國產設備,讓國產設備有資金,有市場,這樣才能更好的發(fā)展,未來才能與國產設備廠商一起成長,擺脫對國外設備的依賴啊。按照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yè)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22年中國晶圓廠商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較2021年明顯提升,從21%提升至35%,進步明顯。從具體的類別來看,國產設備在去膠、清洗、熱處理、刻蝕及CMP領域內替代率較高,均超過30%了。當然,也有一些國產化率較低的,比如光刻機、離子注入機等,其國產化率預計不足5%。
在芯片制造過程中,需要幾百種設備,大致可以分為11大類,核心有光刻機、刻蝕機、薄膜沉積機、離子注入機、CMP設備、清洗機、前道檢測設備和氧化退火設備八大類。長期以來,這些核心設備,我們大多依賴國外的,如今希望國產半導體設備能夠趕緊頂上來,提高國產化率,那么不久的將來,我們就不怕美國禁止這些設備銷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