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美國半導體出爐的“芯片科學法案”以來,美國對中國半導體市場上的禁令就不斷的升級加碼。不僅限制了自家的美企不能給大陸市場上的客戶提供高端的芯片以及生產設備等,還聯(lián)合荷蘭以及日本半導體、韓國半導體對大陸市場進行“圍剿”。
顯然,美國半導體來勢洶洶,一場科技的博弈就將我們不得不推上了和美國半導體對立的場面。然而,反轉出現(xiàn)了美國半導體協(xié)會正式表態(tài),盡管美國半導體當下存在所謂的安全顧慮,但是美國的半導體公司不能缺席中國的市場。此番態(tài)度,可以和之前美國親口承認泛林集團等過度誤解了芯片禁令的事情對應上,而他們想要的也很簡單,那就是美本土的半導體企業(yè)要強硬地進入中國市場。
但就個人認為,就算他們態(tài)度如此強硬,芯片禁令下的美企也翻不了身。首先,美國本土經濟的衰退過程中,芯片禁令只是讓美國半導體企業(yè)的生存處境上再次雪上加霜。很多人都認為當下不少美企經歷的裁員風波,削減成本支出等操作是由于芯片禁令的問題。誠然,有一部分原因,比如說2023年第一季度中,英特爾創(chuàng)下了歷史上最大的單季度虧損記錄。而AMD也在第一季度處于虧損階段。美光更甚,在2023年的第二季度中,虧損高達23.1億美元,為20年來最大虧損的一個季度。
但這并非單純是因為芯片禁令的問題。有一則數(shù)據(jù)顯示,美國半導體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中,對大陸市場上的出貨排名反超韓國半導體,一躍升至第一位。拋開為什么是他們對大陸市場禁令厲害,反而出口的數(shù)據(jù)還飆升不談,就光是這一則數(shù)據(jù)我們就能看出來,美企當下的“寒冬”其實跟大陸市場沒有直接性的關系,所以就算是強硬進入到了中國市場,那么他們所能緩解的當下,也不過是雪上不再加霜,要想徹底度過寒冬階段,恐怕美國半導體內部應該找找自身經濟原因。
其次,“閉門造車”基本成為了美國半導體的定局。他們的意思很清楚,要進入到中國市場,但是為了所謂的安全考慮,已經被層層加碼的限制同樣不會有多少改變的機會。更何況,當下還拉攏到了韓國半導體的站位,要想他們放棄這么久的努力不太可能。最關鍵的是,華為的例子已經很清晰了,幾年時間過去了可看看又改變了多少?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先進半導體制造設備,生產技術等等多方面仍然會以封鎖為主要手段,也就是外界所認為的美國半導體要“閉門造車”。
“閉門造車”的短板不用多說,尤其是在芯片產業(yè)鏈這種資本比較密集的行業(yè)中,短板更甚。而這個時候美國半導體為了所謂的發(fā)展將這些美企們都“關起來”,就意味著未來的每一天,他們都需要面臨著研發(fā)成本徒增,且良性循環(huán)狀態(tài)難以回復的局面。不僅如此,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中國市場是重要的參與者,在部分斷開鏈接后,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都將受到一定影響,更別說美國半導體內部了。屆時,又將讓這些美企再次雪上加霜。
不高估大陸市場份額的影響力,是我們應該要有的清晰認知,也應該是美企們要有的清醒認知。抓住大陸市場,只能解決一些燃眉之急,真正能實現(xiàn)寒冬復蘇的,是整個全球半導體回歸和諧狀態(tài),如若不然美企們想要翻身真的不太容易。注:轉自“跳跳說科技”5月13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