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6年《慈善法》頒布,放開公募權,規(guī)定符合條件的慈善組織可以申請公開募捐資格,一度受到慈善組織的拍手稱贊,特別是非公募基金會躍躍欲試。非公募基金會有些敢于嘗試,成功轉為公募基金會;有些考慮到戰(zhàn)略發(fā)展,不需要申請公募資格;有些擔憂承擔不起公募基金會的壓力,持觀望態(tài)度。公募權,是一種權利,也意味著需要承擔相應的義務。非公募基金會與公募基金會的區(qū)別不僅僅體現在是否可以向公眾開展募捐活動,兩者在財產的管理規(guī)定、內部治理要求、信息披露程度上也存在著差異。以下漢正家族辦公室也給大家做了簡單整理。
1、募捐的法律要求不同非公募基金會與公募基金會最大的區(qū)別就是能否向公眾公開募捐,公募基金會能,非公募基金會不能。
*特定對象,是指與基金會有一定關系或合作過的群體,除表格中提到的發(fā)起人、理事、會員外,還包括員工、合作伙伴或單位等等。
2、財產的管理規(guī)定不同2004年《基金會管理條例》規(guī)定:公募基金會每年用于從事章程規(guī)定的公益事業(yè)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總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會每年用于從事章程規(guī)定的公益事業(yè)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額的8%。2016年《慈善法》出臺后,民政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lián)合制定了《關于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活動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的規(guī)定》,進一步明確公募基金會和非公募基金會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尤其是非公募基金會根據上年末凈資產額的高低有不同的標準。
3、內部治理要求不同非公募基金會與公募基金會在內部治理結構、法定的理事會成員及利害關系人人數、理事長秘書長兼任情況、監(jiān)事會組成情況、等級評估情況都有所不同。非公募基金會如想申請公募資格,就要滿足這些公募基金會的各項標準。
4、信息披露程度不同接受社會監(jiān)督,在信息披露方面,公募基金會負有更重的義務。公募基金會:應當在開展公募活動的十日前將募捐方案報送登記的民政部門備案。組織募捐活動,應當公布募得資金后擬開展的公益活動和資金的詳細使用計劃。在募捐活動持續(xù)期間內,應當及時公布募捐活動所取得的收入和用于開展公益活動的成本支出情況。募捐活動結束后,應當公布募捐活動取得的總收入及其使用情況。非公募基金會:由于不存在公開募捐活動,因此信息披露要求相對較低。組織開展定向募捐時,無需備案,但是應及時向捐贈人告知募捐情況、募得款物的管理使用情況。漢正家族辦公室,專注家族傳承、基金會和信托!更多信息可搜索【漢正家族辦公室】至官方網站進行查看
1、募捐的法律要求不同非公募基金會與公募基金會最大的區(qū)別就是能否向公眾公開募捐,公募基金會能,非公募基金會不能。

2、財產的管理規(guī)定不同2004年《基金會管理條例》規(guī)定:公募基金會每年用于從事章程規(guī)定的公益事業(yè)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總收入的70%;非公募基金會每年用于從事章程規(guī)定的公益事業(yè)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基金余額的8%。2016年《慈善法》出臺后,民政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lián)合制定了《關于慈善組織開展慈善活動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的規(guī)定》,進一步明確公募基金會和非公募基金會的年度支出和管理費用,尤其是非公募基金會根據上年末凈資產額的高低有不同的標準。

3、內部治理要求不同非公募基金會與公募基金會在內部治理結構、法定的理事會成員及利害關系人人數、理事長秘書長兼任情況、監(jiān)事會組成情況、等級評估情況都有所不同。非公募基金會如想申請公募資格,就要滿足這些公募基金會的各項標準。

4、信息披露程度不同接受社會監(jiān)督,在信息披露方面,公募基金會負有更重的義務。公募基金會:應當在開展公募活動的十日前將募捐方案報送登記的民政部門備案。組織募捐活動,應當公布募得資金后擬開展的公益活動和資金的詳細使用計劃。在募捐活動持續(xù)期間內,應當及時公布募捐活動所取得的收入和用于開展公益活動的成本支出情況。募捐活動結束后,應當公布募捐活動取得的總收入及其使用情況。非公募基金會:由于不存在公開募捐活動,因此信息披露要求相對較低。組織開展定向募捐時,無需備案,但是應及時向捐贈人告知募捐情況、募得款物的管理使用情況。漢正家族辦公室,專注家族傳承、基金會和信托!更多信息可搜索【漢正家族辦公室】至官方網站進行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