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的目標是在中國周圍建造“硅柵欄”,這是一個制裁屏障,旨在使中國無法進口先進的芯片制造技術。美國努力拉攏盟友支持其針對中國的半導體技術出口規(guī)則。在上個月采取了全面的新制裁措施后,美國希望封鎖中國的技術進步,作為遏制中國崛起的最大行為。從2018年開始,美國遏制中國的主要戰(zhàn)略一直集中在半導體上,美國認為半導體是中國提升國際價值鏈,并從幾十年來與之相關的低端制造業(yè)進入高端產品領域所需的關鍵部分。在這方面,美國擔心其在技術方面的長期領先地位,可能會被中國超越,對其霸權地位構成嚴重威脅。在實施這一戰(zhàn)略時,美國采取了一種策略:禁運和更多的禁運,同時也旨在重建圍繞自己的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美國一直在逐步將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添加到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中,從而禁止美國公司向他們出口關鍵產品。截至 2022 年,受影響的中國公司名單現(xiàn)已擴展到數(shù)百家,并且仍在增長。在所謂的“外國直接投資規(guī)則”中,美國將其基礎技術中的技術半導體專利所有權武器化,以禁止第三方國家與這些中國公司打交道。其中最關鍵的是美國努力脅迫總部位于荷蘭的光刻公司ASML不向中國客戶出口其最強大的光刻機。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中國是世界上最大和增長最快的市場,為了推動增長,中國對半導體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通過同意美國強加的這些規(guī)則,荷蘭和日本及其各自的行業(yè)將遭受損失,純粹是因為支持美國的利益。ASML的首席執(zhí)行官一直對這些擔憂直言不諱。但美國并不認為“不”是答案,兩國已經“原則上”同意加入限制。因此,美國的目標是一點一點地在中國周圍豎起一個巨大的“硅柵欄”。這使得中國在與時間的快速賽跑中,發(fā)展自己的國內技術,并在半導體領域實現(xiàn)自力更生。中國已經在準備向自己的公司提供1430億美元的補貼計劃。例如據(jù)報道中國已經達到了七納米芯片工藝的里程碑。中國現(xiàn)在面臨著從下到上、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供應鏈的艱巨任務。這意味著必須能夠進行大規(guī)模創(chuàng)新和投資。由于美國主要是基于其傲慢的思路,即如果沒有外部技術,中國就無法創(chuàng)新或進步,但它確實設置了“減速帶”。然而,這也是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的標志,也是衡量美國如何愿意撕毀全球化,甚至在全球化產生不利于它的地緣戰(zhàn)略結果時扭轉它的另一種衡量標準。半導體供應鏈,以及我們所知道的開放技術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冷戰(zhàn)時代。因此,我們不再談論整合世界,而是在談論“硅柵欄”,就像我們之前談論的“鐵幕”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