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有時候會陷入窘境:經營很難,但可以把公司賣掉,但創(chuàng)始人賺不到錢。
你選擇賣還是不賣?
賣的話,公司可以續(xù)命,但自己失去控制權,淪為打工人;不賣的話,與公司一起埋葬。進退兩難。
前幾日,就發(fā)生了類似的事。
10月27日,市值620億的歌爾股份收購一家公司——馭光科技。
前者是電聲巨頭,主營聲電器件、光電器件等;后者曾是VC眼中的明星公司。
鉛筆道曾報道過馭光科技,它成立于2016年5月,業(yè)務方向為衍射光學和微納光學。
CEO名叫田克漢,畢業(yè)于清華大學精密儀器本碩,在IBM工作9年。
創(chuàng)始團隊累計8名,清一色的清華系基因。也就是這樣一家優(yōu)秀公司,曾被VC連投8輪。
據鉛筆道DATA數據,馭光科技成立7年融資8輪,*單輪融資為2億,總融資額超5億。資方包含但不限于順為資本、百度風投、聯(lián)想之星、歌爾股份等。
很有意思,此次的收購方“歌爾股份”,還是馭光科技的投資人,并且是最后一輪接盤者,還接了兩次。
不僅接盤最后一輪,歌爾股份還花錢把公司買了,可以說是其貴人中的貴人。
因此從談判籌碼看,馭光科技必然弱勢許多。
總結而來,這樁交易既蘊藏著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希望,也流露出一絲無奈和悲哀。
首先,創(chuàng)始團隊把公司賣了,但自己拿不到現金。
歌爾股份買公司,用了2種支付手段:一種是現金,一種是股權兌付。
現金主要用于收購老投資人股份。
據公告,歌爾光學(歌爾子公司)以7.95億購買“馭光”62.812%股權。其中,2.0616億是退給歌爾股份的——此前后者曾投資2億元。其余還剩5.95億,是購買其他老投資人的。
至于創(chuàng)始團隊,分到的現金應該是很少,甚至是沒有。
據公告,歌爾光學以增資擴股方式,收購了“馭光”37.188%——這些股份,大部分是創(chuàng)始團隊的。收購后,創(chuàng)始團隊與少量投資人獲得(歌爾光學)6.54%股份。
其次,多數投資人的現金溢價空間不大。
這一點可以從總數看出,“馭光”累計融資超5億,而此次回購老股的現金也就5億多。
即便是*被“特殊對待”的資方——追遠創(chuàng)投——拿到的現金也不多。
最后一輪融資時,“馭光”估值約19.58億(2022.5)。此次交易中,部分投資人的回購價為11.19億。而2019年入局的追遠創(chuàng)投竟被“特殊對待”,拿到了15億的回購價。
但即便如此,他也只獲得了1227萬元總現金。由點窺面可以看出:多數投資人的現金回報空間不大。
談判是講究籌碼的,誰籌碼多,誰便有主動權?!榜S光”手里的牌太少了,虧損壓力較大。
據公告,2022年“馭光”的營收約3250.82萬元,凈虧損約1.1億元。而2023年,這一現狀有所好轉,但無本質變化:收入3243.75萬元,凈虧損約6898.19萬元。
從過往融資金額(超5億)看,在后續(xù)融資不順的前提下,每年約1億元的虧損,將給“馭光”帶來不小壓力。
結合行業(yè)案例,鉛筆道認為:在這種前提下,“歌爾股份”還能接盤2次,已屬行業(yè)罕見。
當然,這樁案件盡管流露出一絲無奈,但依然孕育著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希望——CVC。
簡而言之,CVC就是大企業(yè)發(fā)起的投資機構/部門,其投資目的并非完全基于財務回報,還包含業(yè)務布局、后期并購等。
“馭光”這步棋下得很好,上市公司“歌爾”的錢。
事實證明,關鍵時刻VC是救不了他的,也不可能接盤2次,但“歌爾”卻這么做了,絕非基于財務回報目的。
其中的真實緣由,公告描述為:符合戰(zhàn)略規(guī)劃部署及經營需要。
“馭光”雖然賣了,但留下了啟示:創(chuàng)業(yè)者需要反思,VC需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