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些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回憶,來記錄公募這一年的動蕩。
今年最喜歡的基金經理——陳金偉
陳金偉在2021年一度聲名鵲起,規(guī)模直沖百億,但在剛剛結束的這一年里,一切都不是很順利。產品年內跌幅超過26%,跑輸了股混基金指數,管理規(guī)模也跌至50億。投資向來是疾風知勁草的,越是逆境,越能看出資產管理人的心性。逆境中的陳金偉不疾不徐,對當下的困難有準備,對自己的投資策略有信心。在二季報里,陳金偉寫道:“我們不再反思,我們只能接受一個事實,就是我們的策略是有短板的,我們 雖然仍在優(yōu)化,但是經過時間考驗后,任何策略收益都會均值回歸?!?/p>陳金偉每次季報都會不厭其煩的重復他的投資理念:絕大部分基于基本面的投資大體可以分為三個要素:估值、景氣度、公司質地。假設每個投資者總共有 100 分,需要將 100 分分配給這三個要素。我們愿意把 50 分給好公司,40 分給低估值,10 分給產業(yè)趨勢。在陳金偉看來,好公司可以簡化到兩個維度上:勝負已分、空間尚存。從持倉結果上看,就呈現出陳金偉配置了很多細分行業(yè)的龍頭公司,在他看來小行業(yè)龍頭優(yōu)于大行業(yè)的老二。低估值對于陳金偉的意義在于提供了容錯度,當看錯了的時候,低估值能夠保護。之所以對產業(yè)趨勢相對謹慎,是因為陳金偉相信,確定的產業(yè)趨勢也并不代表確定的公司成長。越是確定的產業(yè)趨勢,供給的沖擊越是猛烈,公司成長確定性面臨的挑戰(zhàn)也越大。陳金偉的投資習慣是勤奮挖掘,懶于跟蹤??v觀他的持倉,可以看到他總是在孜孜不倦的挖掘很細微的投資機會,這是他重要的超額收益來源。站在當下,陳金偉對未來市場相對樂觀,看好“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機會。當我在投資主動權益產品時,我總是青睞于那些對自己投資理念有絕對信心的投資者。市場波云詭譎,內心的篤定是非常重要的。主動權益產品的收益,說到底就是基金經理投資理念所呈現出來的概率優(yōu)勢。景氣投資、深度價值、周期投資……這些方法論拉長周期來看,其實年化收益都是差不多的,無非是階段性的能夠在市場中取得比較好的業(yè)績。優(yōu)秀的基金經理在市場風格與自己不相匹配的階段,對內厘清自己投資方法的長板和短板,對外做好扎實的研究工作,等待風口歸來,再度揚帆起航。所謂知其雄守其雌,看好陳金偉未來的投資生涯。今年最喜歡的基金公司——國海富蘭克林
國海富蘭克林是今年比較火的基金公司之一,趙曉光老驥伏櫪業(yè)績給力,劉曉更是今年最火的主動權益女將,王曉寧的產品也被越來越多的機構所關注。這家相當長一段時間里都不溫不火的基金公司,如今正在成為機構和基金投顧的寵兒。有幸今年和國海富蘭克林的權益團隊做了一次深度交流,從公司總經理徐荔蓉到研究總監(jiān)王曉寧,從當紅基金經理劉曉到資深研究員張瓊鋼。每一次這樣的深度交流機會,都讓我對基金投研的運轉有更深刻的理解。解析基金的投研組織,在我看來最重要的其實就是三個方面:文化、流程、人。文化決定了組織的作風和基因,流程是組織流暢運行的基礎,而人的選拔和培養(yǎng)則決定了組織的厚度。說起來簡單,但落地的過程中,又極其復雜。文化的形成絕不是自上而下的喊口號貼便簽就夠了,而是要能夠有效落地到指導業(yè)務的推進中,否則文化就沒有在組織內部自下而上的生命力,文化是否能夠結合組織稟賦,能否真的有利于業(yè)務推進,都是很考驗管理層的。流程和人的考量同樣復雜,總而言之,基金公司是聰明人扎堆的地方,家不是那么好當的。不少公募一度都形成了很復雜的工作環(huán)境,盤根錯節(jié)的,讓人頭疼。國海富蘭克林人的開心是聽得見的,他們彼此之間的松弛感,流淌在辦公室的吵鬧中,表露在每個人隨性的穿搭上。徐荔蓉的一番話留給我很深的印象:“我關心的是人本身,我不關心你犯了什么錯,但我關心你的心理狀態(tài),你只要心情是放松的、態(tài)度是認真的、學習是積極的。那么業(yè)績落后只是暫時的結果,只要保持狀態(tài)就都會回來的?!?/p>國海富蘭克林的投研人員們氣質上是有點像的,趙曉東如果腰間掛個卷尺,就特別像工程師;劉曉伏案的時候,很像老成持重的財務人員;張瓊鋼站上講臺,一定特別像理科班班主任……樸實又有生命力的狀態(tài),從所有人身上不自覺地流露。這種氣質來自于長期主義對專業(yè)能力的自矜和人本主義下的工作愉悅的松弛,這也是國海富蘭克林最獨特的基因,適合長跑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