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特斯拉又官降了,Model 3入門價格降至22.99萬元,Model Y降至25.99萬元,兩款車型均已降至歷史最低價。
圖片來源于特斯拉中國官網(wǎng)特斯拉這次降維殺價,或與其銷量不給力有關(guān)。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特斯拉在2022年總共交付131萬輛新車,產(chǎn)量約為136.9萬輛。交付量雖然已突破了百萬輛大關(guān),但距離馬斯克在2022年初定下150萬輛目標仍有差距。面對嚴峻的競爭壓力和不可觀的銷售數(shù)據(jù),降價搶市場已是其必然選擇。特斯拉以價換量這一舉動無疑會招致不少新車主的抱怨和差評,對于其它整車企業(yè)而言,特斯拉的大幅度降價造成的同行競爭壓力會更大,行業(yè)會更內(nèi)卷,甚至會出現(xiàn)一輪明顯的洗牌,一些產(chǎn)品競爭力弱且盈利能力較差的車企會進一步出清。事實是,原本在今年才會上演的淘汰賽,在剛過去的2022年就已提前拉開序幕。消費者耳熟能詳?shù)摹拔敌±怼钡仍燔囆聞萘?,看似站穩(wěn)了行業(yè)頭部的位置,但就去年的銷量數(shù)據(jù)來看,他們與特斯拉一樣都沒有完成各自的年度KPI。在排名上,“蔚小理”也在2022年被先后改寫為“小蔚理”“埃小蔚”“埃哪零”。以小鵬汽車為例,其在2021年獲得了造車新勢力銷量第一,但在2022年卻掉出了銷量榜前三。
這些頭部車企去年在銷量上遭遇“滑鐵盧”,一方面在于它們都已進入到了各自發(fā)展的“瓶頸期”。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玩家向這些車企發(fā)起進攻。比如,二梯隊車企哪吒汽車,在2022年以15.2萬輛的年銷量排名第一,同為二梯隊的零跑汽車雖然排在“理蔚小”身后,但其年銷量增速卻遠遠高于這些第一梯隊車企。與此同時,極氪、廣汽埃安等自主新能源品牌銷量也實現(xiàn)了較快的增長。
就在第一、第二梯隊廝殺的同時,一些車企在這場提前到來的淘汰賽中漸漸失去了身影。牛創(chuàng)新能源首款車型自游家NV無法交付面臨生存大考;曾經(jīng)位列第一梯隊的威馬銷量掉隊行至危險邊緣;與“蔚小理”同時期成立起來的奇點汽車,在2022年經(jīng)歷了被司法仲裁和破產(chǎn)重整,已走到懸崖邊。2023年國內(nèi)新能源汽車市場無疑有著不小的壓力。加之,為期13年的新能源補貼在2022年12月31日后退場,之后上牌的車輛不再享受國家補貼。因此有一部分的用戶在2022年的11月、12月就提前鎖定訂單,以享受國家最后的補貼,這導致2023年的部分需求被提前透支到2022年。但換個角度分析,國補退出更有利于車企聚焦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占世界60%以上的份額,補貼取消反而可以降低市場增長的預期。前期大量的電池投資和上游礦產(chǎn)投資帶來的供給充足,加之上游預期的調(diào)低,有利于降低資源價格。1月4日,上海鋼聯(lián)公布最新電池級碳酸鋰報價49.5萬-52.8萬元/噸,未來幾個月的電池成本會明顯下降,這對改善整車企業(yè)盈利帶來很大的利好。目前的新能源市場已是腥風血雨。無論是站在第一梯隊的“蔚小理”,還是奮力向上沖刺的哪吒和零跑們,再或者是集度和極氪等自主玩家,都需要比此前花更多的精力和做出更多的準備來應對。畢竟,進入依靠實力正面肉搏的2023年,對于任何玩家而言,錯一步或慢一步,或許就意味著掉隊,甚至被淘汰。
圖片來源于特斯拉中國官網(wǎng)特斯拉這次降維殺價,或與其銷量不給力有關(guān)。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特斯拉在2022年總共交付131萬輛新車,產(chǎn)量約為136.9萬輛。交付量雖然已突破了百萬輛大關(guān),但距離馬斯克在2022年初定下150萬輛目標仍有差距。面對嚴峻的競爭壓力和不可觀的銷售數(shù)據(jù),降價搶市場已是其必然選擇。特斯拉以價換量這一舉動無疑會招致不少新車主的抱怨和差評,對于其它整車企業(yè)而言,特斯拉的大幅度降價造成的同行競爭壓力會更大,行業(yè)會更內(nèi)卷,甚至會出現(xiàn)一輪明顯的洗牌,一些產(chǎn)品競爭力弱且盈利能力較差的車企會進一步出清。事實是,原本在今年才會上演的淘汰賽,在剛過去的2022年就已提前拉開序幕。消費者耳熟能詳?shù)摹拔敌±怼钡仍燔囆聞萘?,看似站穩(wěn)了行業(yè)頭部的位置,但就去年的銷量數(shù)據(jù)來看,他們與特斯拉一樣都沒有完成各自的年度KPI。在排名上,“蔚小理”也在2022年被先后改寫為“小蔚理”“埃小蔚”“埃哪零”。以小鵬汽車為例,其在2021年獲得了造車新勢力銷量第一,但在2022年卻掉出了銷量榜前三。
這些頭部車企去年在銷量上遭遇“滑鐵盧”,一方面在于它們都已進入到了各自發(fā)展的“瓶頸期”。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玩家向這些車企發(fā)起進攻。比如,二梯隊車企哪吒汽車,在2022年以15.2萬輛的年銷量排名第一,同為二梯隊的零跑汽車雖然排在“理蔚小”身后,但其年銷量增速卻遠遠高于這些第一梯隊車企。與此同時,極氪、廣汽埃安等自主新能源品牌銷量也實現(xiàn)了較快的增長。
就在第一、第二梯隊廝殺的同時,一些車企在這場提前到來的淘汰賽中漸漸失去了身影。牛創(chuàng)新能源首款車型自游家NV無法交付面臨生存大考;曾經(jīng)位列第一梯隊的威馬銷量掉隊行至危險邊緣;與“蔚小理”同時期成立起來的奇點汽車,在2022年經(jīng)歷了被司法仲裁和破產(chǎn)重整,已走到懸崖邊。2023年國內(nèi)新能源汽車市場無疑有著不小的壓力。加之,為期13年的新能源補貼在2022年12月31日后退場,之后上牌的車輛不再享受國家補貼。因此有一部分的用戶在2022年的11月、12月就提前鎖定訂單,以享受國家最后的補貼,這導致2023年的部分需求被提前透支到2022年。但換個角度分析,國補退出更有利于車企聚焦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占世界60%以上的份額,補貼取消反而可以降低市場增長的預期。前期大量的電池投資和上游礦產(chǎn)投資帶來的供給充足,加之上游預期的調(diào)低,有利于降低資源價格。1月4日,上海鋼聯(lián)公布最新電池級碳酸鋰報價49.5萬-52.8萬元/噸,未來幾個月的電池成本會明顯下降,這對改善整車企業(yè)盈利帶來很大的利好。目前的新能源市場已是腥風血雨。無論是站在第一梯隊的“蔚小理”,還是奮力向上沖刺的哪吒和零跑們,再或者是集度和極氪等自主玩家,都需要比此前花更多的精力和做出更多的準備來應對。畢竟,進入依靠實力正面肉搏的2023年,對于任何玩家而言,錯一步或慢一步,或許就意味著掉隊,甚至被淘汰。

468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