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Auto-First|柴小娜新能源車市的2022的確翻天覆地,在銷量、滲透率、技術、新車等大的方面實現(xiàn)了“突飛猛進”和“極速狂飆”,但也在單車利潤、毛利、盈利等核心指標上艱難前行。2022年也并沒什么不同,這兩句話當然并不矛盾。一方面,新能源車市上演了急速反攻 ,一方面也只是一個普通年份罷了,畢竟唯有變化和不確定性才是永恒。這一年,卷出天際的2022新能源車市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從銷量來看,比亞迪一飛沖天,以186萬輛的成績首次登頂,不僅成就了自主的新高度,還一舉將合資標桿一汽-大眾拉下馬。從排位來看,過去這十多年,自主品牌第一的位置幾經(jīng)易主,奇瑞霸榜2006-2012年,2013年則是長城,2014-2016年間長安登頂、2017-2021年間的吉利,2022年變?yōu)楸葋喌?。樂觀預計,短期內,比亞迪將繼續(xù)穩(wěn)固這一位置。從自主、豪華、合資三陣對壘看,中國車企的春天到了,BBA如夢初醒,合資品牌難上加難。從兩個維度分析,一是新車推出,2022年全年70款新車中,有56款為自主品牌車型,占比80%。二是銷量, 合資代表一汽-大眾ID.4 CROZZ銷售46261輛,同比增長77%,僅排名第28位;BBA表現(xiàn)最好的是寶馬,寶馬iX3銷售26128輛,排名第48。

從滲透率來看,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滲透率達到27.6%,較2021年提升12.6個百分點。據(jù)乘聯(lián)會專家團隊預測,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850萬輛(總體狹義乘用車銷量2350萬輛),2023年新能源滲透率將達36%。從爆款車型來看,30萬輛以上年銷量的車型包括比亞迪宋、宏光MINIEV,Model Y、比亞迪秦PLUS等,比亞迪宋單款車型年銷量近50萬輛,最巔峰的記錄出現(xiàn)在2022年12月,單月70269輛,同比增加267.1%。比亞迪汽車旗下6款車型進入年度銷量前10,包括比亞迪宋、比亞迪秦PLUS、比亞迪漢、比亞迪海豚、比亞迪元PLUS、比亞迪唐等。從品牌均價來看,蔚來44萬,理想37.6萬,第三是特斯拉30.6萬,接下來是極氪29.8萬、問界29.4萬、小鵬24萬,比亞迪16.7萬、大眾16.2萬、埃安15.9萬、五菱最低5.6萬。以蔚小理、問界極氪等為代表的高端品牌銷量將趕超二線豪華品牌燃油車銷量,蔚來明確喊出超出雷克薩斯,理想銷量則有望依靠L9/8/7三款車型達到30萬輛年銷量,下一步,他們的共同目標是追趕BBA,盡管依然那么遙不可及,但總算一步步在往前追。這一年,熱門車型有Aion S、極氪001、問界M5、ID.4 CROZZ、ID.4 X、哪吒V、理想L9、理想L8、小鵬P7、蔚來ES6等。誰又是黑馬呢,非吉利和賽里斯莫屬。吉利汽車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304911輛,同比增加277.9%。賽力斯汽車銷售80218輛,同比大增608.4%。尤其是2022年12月,吉利汽車新能源銷售39032輛,同比增長141%。

出海業(yè)務極其亮眼,也難怪有人將此比喻為“2023年之于中國車企,就好像1976年之于日本車企。”這一年,也可以被稱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包S金元年,2022年新能源出口量達到67.9萬輛,其中,每出口5輛車就有1輛是新能源車型。有研報分析認為,預計到2030年,中國電動汽車的海外銷量有望達到250萬輛。值得一提的是,蔚來將自己的商業(yè)模式包括換電業(yè)務連帶輸出到歐洲、比亞迪全球撒花開拓新能源汽車業(yè)務,小鵬、嵐圖等新品牌也開啟了海外業(yè)務。這一年,深藍、睿藍、雷達、仰望等新品牌不斷涌現(xiàn),換電、增程等非主流技術路線,也有了越來越多的跟隨者。從技術層面來看,2022年是激光雷達大面積量產(chǎn)裝車的第一年,這也意味著大算力芯片的大幅提升。同時,一體壓鑄制造數(shù)十家車企啟用,麒麟電池、鈉離子電池、4680將在2023年迎來量產(chǎn),補盲激光雷達、城市級按導航輔助駕駛、4C 高倍率電池、高壓大功率電驅系統(tǒng)、輪邊電驅系統(tǒng)、軛式方向盤將成為新的技術趨勢。從自動駕駛來看,還未走出“寒潮”,急需從此前倒閉潮、融資難、裁員、股價暴跌、估值縮水等陰霾中緩步走出,同時行業(yè)新一輪洗牌悄然而至,資本投資意愿明顯下降, L4下放,更加務實的智能輔助駕駛(L2、L2+)技術開始標配,成為主流市場的入場券。

從動力電池來看,鋰電產(chǎn)業(yè)被認為是中國前所未有的產(chǎn)業(yè)輸出機會,產(chǎn)能擴張是2022年、2023年電池制造商共同的關鍵詞,不同于車企的是,電池廠商是在手握大量訂單的前提下,才選擇出海建廠。2022年,寧德時代、億緯鋰能、遠景動力等均在海外等地設廠。裝機量全球業(yè)務依舊是寧德時代第一,比亞迪處于快速上升期,市場整體呈現(xiàn)一線吃二線,二線吃三四線,四線無路可走的局面。從盈利來看,除了特斯拉和比亞迪,新能源車企還未能如愿盈利,按行業(yè)內普遍公認的2025生死局來看,這將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有人將為此離場,有人上岸,包括命懸一線的的那些創(chuàng)業(yè)者們,如李一男的牛創(chuàng)、沈暉的威馬、許家印的恒大、賈躍亭的FF法拉第等。有經(jīng)濟學者總結道:“在2022年的產(chǎn)業(yè)經(jīng)濟中,新能源產(chǎn)業(yè)幾乎是唯一的產(chǎn)業(yè)亮點”,不過有一句話更有意思,“疫情結束,再也沒理由說掙不到錢了?!逼胀ㄈ诉^日子的梗其實放在車企也適用。2022年,銷量低總可以說是疫情、零部件短缺、供應鏈影響所致,然而比亞迪不受影響嗎,所以扎心的事時時處處都在,這個時候只能展望2023年,然而,2023年也并沒有什么不同,但冬日苦長,總要有點期待,甚至一些轉機。(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