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國內發(fā)生了幾起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后,似乎網上有關“電動車是否安全”的討論就變得越來越激烈了,一些人不僅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甚至還扭曲事實,故意放大新能源汽車在安全性上所存在的問題。如今更讓人焦慮的是,這種偏見已從網上彌漫至了線下。前段時間,一則有關“大連到煙臺的客運輪渡禁止電動汽車登船”的新聞沖上熱搜,引發(fā)了大家的廣泛關注,據(jù)了解,事發(fā)輪渡公司為“渤海輪渡”,而該公司的客服人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之所以會禁止電動汽車登船,主要是考慮到“電動汽車所存在的自燃風險”。
當然這并非新能源汽車第一次遭受“歧視”了,在更早之前,國內就出現(xiàn)過,“充電站以安全為由,拒絕為插混車型充電”、“某藥企禁止電動汽車在室內停車場停車”等新聞。那么電動汽車真的容易自燃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盡管每年新能源汽車發(fā)生自燃的事故時有發(fā)生,但在整體概率上還是屬于一個非常低的安全范圍,而在自燃事故中,真正“無緣無故”起火的情況更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新能源汽車自燃都與發(fā)生事故后電池受損有關,也有一部分是不規(guī)范的充電導致。
當然在2018年以前,受限于當時的技術水平,早期新能源汽車的確會存在設計不合理導致自燃的情況,畢竟很多車企都是簡單粗暴采取“油改電”的方式來造車,在結構沒有優(yōu)化的情況下,過多的線纜和不合理的布局的確容易引起短路,但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逐漸成熟,這樣的情況基本已經不存在了。而之所以大家對于“新能源”心生抵觸,無非是對于“新興事物”不夠了解,加之部分從業(yè)素質較低的媒體,故意只截取部分事實,將自燃個例的嚴重程度放大,以偏概全,從而引起了公眾焦慮,當然也有部分燃油車車企,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對外長期進行反向宣傳,這才導致了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偏見。
對此,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范永軍”還認為:“作為新生事物,人們對電動汽車的認知出現(xiàn)兩極分化很正常。比如,燃油汽車與電動汽車都有自燃可能,而且燃油車自燃比例遠高于電動汽車。但人們往往給予新生事物更多好奇與關注,加之人們對電動汽車還不夠了解,就更加容易被頻繁的報道和輿論所誤導甚至產生偏見”。至于前文所提到的“渡輪禁止電動汽車上船”一事,范秘書長更是直言不諱地表示這是一種缺乏常識的表現(xiàn),他說:“國內很多輪渡航線如湛江到???、天津到煙臺等航程都比大連到煙臺長,這些線路都沒有禁止電動汽車,而且新能源汽車出口海外都能運輸,更何況這幾個小時的航程呢?”
事實上,生活當中這種無腦帶節(jié)奏,無腦敲鍵盤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很多人一提起“新能源”就認為所有的廠家搞新能源都是為了騙補,可大多數(shù)車企還是在腳踏實地的好好做產品,不然也不會有現(xiàn)在中國新能源汽車一片大好的局面了。所以就目前來看,沒有任何證據(jù)表明新能源汽車比燃油車更危險,只要一輛車能夠上路上牌,就足以證明它通過了廠家的相關測試以及相關部門的安全審驗,至于網上的那些流言蜚語,大家理性看待就好。
當然這并非新能源汽車第一次遭受“歧視”了,在更早之前,國內就出現(xiàn)過,“充電站以安全為由,拒絕為插混車型充電”、“某藥企禁止電動汽車在室內停車場停車”等新聞。那么電動汽車真的容易自燃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事實上,盡管每年新能源汽車發(fā)生自燃的事故時有發(fā)生,但在整體概率上還是屬于一個非常低的安全范圍,而在自燃事故中,真正“無緣無故”起火的情況更是少數(shù),大多數(shù)新能源汽車自燃都與發(fā)生事故后電池受損有關,也有一部分是不規(guī)范的充電導致。
當然在2018年以前,受限于當時的技術水平,早期新能源汽車的確會存在設計不合理導致自燃的情況,畢竟很多車企都是簡單粗暴采取“油改電”的方式來造車,在結構沒有優(yōu)化的情況下,過多的線纜和不合理的布局的確容易引起短路,但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逐漸成熟,這樣的情況基本已經不存在了。而之所以大家對于“新能源”心生抵觸,無非是對于“新興事物”不夠了解,加之部分從業(yè)素質較低的媒體,故意只截取部分事實,將自燃個例的嚴重程度放大,以偏概全,從而引起了公眾焦慮,當然也有部分燃油車車企,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對外長期進行反向宣傳,這才導致了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偏見。
對此,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yè)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范永軍”還認為:“作為新生事物,人們對電動汽車的認知出現(xiàn)兩極分化很正常。比如,燃油汽車與電動汽車都有自燃可能,而且燃油車自燃比例遠高于電動汽車。但人們往往給予新生事物更多好奇與關注,加之人們對電動汽車還不夠了解,就更加容易被頻繁的報道和輿論所誤導甚至產生偏見”。至于前文所提到的“渡輪禁止電動汽車上船”一事,范秘書長更是直言不諱地表示這是一種缺乏常識的表現(xiàn),他說:“國內很多輪渡航線如湛江到???、天津到煙臺等航程都比大連到煙臺長,這些線路都沒有禁止電動汽車,而且新能源汽車出口海外都能運輸,更何況這幾個小時的航程呢?”
事實上,生活當中這種無腦帶節(jié)奏,無腦敲鍵盤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很多人一提起“新能源”就認為所有的廠家搞新能源都是為了騙補,可大多數(shù)車企還是在腳踏實地的好好做產品,不然也不會有現(xiàn)在中國新能源汽車一片大好的局面了。所以就目前來看,沒有任何證據(jù)表明新能源汽車比燃油車更危險,只要一輛車能夠上路上牌,就足以證明它通過了廠家的相關測試以及相關部門的安全審驗,至于網上的那些流言蜚語,大家理性看待就好。

654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