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債券市場多頭情緒濃厚,國債期貨表現(xiàn)強勢,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再次挑戰(zhàn)年初低點2.81%。
看多債市的主要理由,一是降息預期,認為央行將會下調LPR利率/OMO利率/MLF利率;二是認為經濟復蘇不具備可持續(xù)性。同時,部分機構欠配情況較為嚴重,恐慌性配置也對債市收益率下行產生一定影響。我們認為,今年中國經濟走向復蘇的大趨勢沒有變,無論是經濟基本面還是央行貨幣政策,都不支持債市出現(xiàn)牛市,長端利率債收益率下行見底,做多空間逼仄,收益率見底反彈回升風險增加。目前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復蘇前景的看法可以說非常悲觀:第一,海外經濟陷入衰退趨勢,外需回落;第二,房地產銷售出現(xiàn)放緩勢頭,景氣度仍然很低;第三,居民收入和就業(yè)壓力較大,債務負擔較重,消費能力不足。似乎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都在失速。但當前經濟真有那么差嗎?我們覺得并沒有。從消費來看:(1)旅游出行消費。2023年春節(jié)居民出行旅游數(shù)據已經恢復到2019年的80%左右,而且仍在繼續(xù)恢復過程中,二季度大概率達到或超過疫情前水平,同時旅游出行從短途向長途、跨境發(fā)展。同程旅行發(fā)布預測數(shù)據,2023年“五一”假期,國內長線游和出境游需求出現(xiàn)井噴。攜程研究院數(shù)據顯示,當前國內游訂單已追平2019年,同比增長超7倍;內地出境游預訂同比增長超18倍,境外跟團游報名量較4月初增長157%。(2)餐飲消費。隨著人流和堂食的恢復,今年2月份餐飲收入同比增長10.2%。去年3—5月為超低基數(shù),可以預計到未來餐飲收入同比仍將高增長。從出口來看:3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4.80%,大超市場預期,外需的韌性再次得到體現(xiàn)。歐美需求回落慢于預期,同時一帶一路、非洲等市場對出口形成一定支撐。從投資來看:房地產投資短期內可能無法對經濟增長形成強勁支撐,但在政策的持續(xù)呵護下,也不會變得更加糟糕。從物價來看:3月份CPI和PPI同比漲幅較2月份都有所回落,確實反映出總需求不旺。但如上面所述,隨著投資需求企穩(wěn)、消費需求回暖,未來CPI增速有望回升,3月CPI環(huán)比下降0.30%,降幅弱于季節(jié)性;由于政策層面沒有強刺激,PPI通縮可能依然會持續(xù),從而出現(xiàn)CPI通脹與PPI通縮并存的局面。
一個經典的經濟周期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復蘇四個階段。從當前市場炒作的經濟回落和通縮來看,中國經濟應該是處于衰退或蕭條階段,這顯然與實際情況不符。從基本面因素來看,中國經濟仍處于復蘇的進程中,未來中國經濟的實際表現(xiàn)很難比現(xiàn)在的極度悲觀預期更差,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的現(xiàn)實并不能支持債市繼續(xù)走牛。2022年疫情演變對債市的影響較大,2023年債市將看央行做債,重新回歸“修正的泰勒法則”——央行貨幣政策取決于經濟增長缺口(經濟增速與央行合意增速的差值)、通脹缺口(通脹水平與央行通脹目標的差值)和金融系統(tǒng)性風險;因而長期利率債收益率走勢也主要取決于經濟增長缺口、通脹缺口和金融系統(tǒng)性風險,此外還受到供需因素、政治因素、情緒因素的擾動。從央行一季度例會的口徑來看,央行刪除了“三重壓力”和“逆周期調節(jié)”的表述,認為“國內經濟呈現(xiàn)恢復向好態(tài)勢,但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從這些表述可以看出,經濟是處于復蘇初期而不是衰退時期,是向好而非向壞。在經濟復蘇初期,貨幣政策更可能保持穩(wěn)定,寬松加碼的必要性下降。從3月份社融和信貸數(shù)據來看,企業(yè)融資仍然得到有效滿足,居民貸款也在恢復,寬信用持續(xù)推進,進一步“寬貨幣”的必要性下降。當前貨幣市場利率又持續(xù)低于政策利率,相較于經濟基本面,央行貨幣政策已經存在過度寬松的情況。2023年中國經濟的大趨勢是復蘇,央行貨幣政策大概率保持基本穩(wěn)定,意味著債市也大概率是震蕩市。當前債市收益率已經接近震蕩區(qū)間的下沿,收益率見底反彈回升風險增加,在二季度末到三季度,十年國債收益率大概率會再次回升到2.9%或以上。(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觀點,亦不構成投資建議。)
看多債市的主要理由,一是降息預期,認為央行將會下調LPR利率/OMO利率/MLF利率;二是認為經濟復蘇不具備可持續(xù)性。同時,部分機構欠配情況較為嚴重,恐慌性配置也對債市收益率下行產生一定影響。我們認為,今年中國經濟走向復蘇的大趨勢沒有變,無論是經濟基本面還是央行貨幣政策,都不支持債市出現(xiàn)牛市,長端利率債收益率下行見底,做多空間逼仄,收益率見底反彈回升風險增加。目前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復蘇前景的看法可以說非常悲觀:第一,海外經濟陷入衰退趨勢,外需回落;第二,房地產銷售出現(xiàn)放緩勢頭,景氣度仍然很低;第三,居民收入和就業(yè)壓力較大,債務負擔較重,消費能力不足。似乎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都在失速。但當前經濟真有那么差嗎?我們覺得并沒有。從消費來看:(1)旅游出行消費。2023年春節(jié)居民出行旅游數(shù)據已經恢復到2019年的80%左右,而且仍在繼續(xù)恢復過程中,二季度大概率達到或超過疫情前水平,同時旅游出行從短途向長途、跨境發(fā)展。同程旅行發(fā)布預測數(shù)據,2023年“五一”假期,國內長線游和出境游需求出現(xiàn)井噴。攜程研究院數(shù)據顯示,當前國內游訂單已追平2019年,同比增長超7倍;內地出境游預訂同比增長超18倍,境外跟團游報名量較4月初增長157%。(2)餐飲消費。隨著人流和堂食的恢復,今年2月份餐飲收入同比增長10.2%。去年3—5月為超低基數(shù),可以預計到未來餐飲收入同比仍將高增長。從出口來看:3月份出口同比增長14.80%,大超市場預期,外需的韌性再次得到體現(xiàn)。歐美需求回落慢于預期,同時一帶一路、非洲等市場對出口形成一定支撐。從投資來看:房地產投資短期內可能無法對經濟增長形成強勁支撐,但在政策的持續(xù)呵護下,也不會變得更加糟糕。從物價來看:3月份CPI和PPI同比漲幅較2月份都有所回落,確實反映出總需求不旺。但如上面所述,隨著投資需求企穩(wěn)、消費需求回暖,未來CPI增速有望回升,3月CPI環(huán)比下降0.30%,降幅弱于季節(jié)性;由于政策層面沒有強刺激,PPI通縮可能依然會持續(xù),從而出現(xiàn)CPI通脹與PPI通縮并存的局面。
一個經典的經濟周期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復蘇四個階段。從當前市場炒作的經濟回落和通縮來看,中國經濟應該是處于衰退或蕭條階段,這顯然與實際情況不符。從基本面因素來看,中國經濟仍處于復蘇的進程中,未來中國經濟的實際表現(xiàn)很難比現(xiàn)在的極度悲觀預期更差,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的現(xiàn)實并不能支持債市繼續(xù)走牛。2022年疫情演變對債市的影響較大,2023年債市將看央行做債,重新回歸“修正的泰勒法則”——央行貨幣政策取決于經濟增長缺口(經濟增速與央行合意增速的差值)、通脹缺口(通脹水平與央行通脹目標的差值)和金融系統(tǒng)性風險;因而長期利率債收益率走勢也主要取決于經濟增長缺口、通脹缺口和金融系統(tǒng)性風險,此外還受到供需因素、政治因素、情緒因素的擾動。從央行一季度例會的口徑來看,央行刪除了“三重壓力”和“逆周期調節(jié)”的表述,認為“國內經濟呈現(xiàn)恢復向好態(tài)勢,但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從這些表述可以看出,經濟是處于復蘇初期而不是衰退時期,是向好而非向壞。在經濟復蘇初期,貨幣政策更可能保持穩(wěn)定,寬松加碼的必要性下降。從3月份社融和信貸數(shù)據來看,企業(yè)融資仍然得到有效滿足,居民貸款也在恢復,寬信用持續(xù)推進,進一步“寬貨幣”的必要性下降。當前貨幣市場利率又持續(xù)低于政策利率,相較于經濟基本面,央行貨幣政策已經存在過度寬松的情況。2023年中國經濟的大趨勢是復蘇,央行貨幣政策大概率保持基本穩(wěn)定,意味著債市也大概率是震蕩市。當前債市收益率已經接近震蕩區(qū)間的下沿,收益率見底反彈回升風險增加,在二季度末到三季度,十年國債收益率大概率會再次回升到2.9%或以上。(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觀點,亦不構成投資建議。)

936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