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是什么?
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是發(fā)行人向投資者承諾在一定期限內(nèi)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并在到期時歸還本金的一種契約。投資者持有債券就相當于向發(fā)行人借出了一筆錢,而發(fā)行人則需要按時償還這筆錢及其利息。

據(jù)不同的分類標準,債券的分類有很多種。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分類方式:
按照發(fā)行主體不同,債券可以分為國債、地方政府債、金融債、企業(yè)債、公司債等。
按照到期期限不同,債券可以分為短期債券(小于1年)、中期債券(1年至10年)、長期債券(大于10年)和永續(xù)債券。
按照是否有信用風險不同,債券可以分為利率債(只有利率風險,沒有信用風險,如國債、地方政府債、金融債等)和信用債(既有利率風險,又有信用風險,如公司債、企業(yè)債等)。
按照交易市場不同,債券可以分為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所債券市場和柜臺市場。
按照債券屬性不同,債券可以分為普通債券、次級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可交換公司債券、資產(chǎn)支持證券等。

購買債券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通過銀行柜臺購買。這種方式適用于購買儲蓄式國債、憑證式國債等不可在市場上流通的債券。你需要攜帶身份證、銀行卡或現(xiàn)金,到指定的承銷銀行網(wǎng)點排隊購買。購買時需要開通國債托管賬戶,以便于管理你的債券資產(chǎn)。
通過網(wǎng)上銀行購買。這種方式適用于購買電子式國債、政策性銀行金融債等可以在網(wǎng)上交易的債券。你需要有承銷銀行的銀行卡,并在網(wǎng)上銀行開通國債托管賬戶和債券交易功能。在發(fā)行日當天登錄網(wǎng)上銀行,進入債券購買界面,選擇你想要的債券品種和數(shù)量,按照提示完成支付和確認。
通過交易所市場購買。這種方式適用于購買記賬式國債、公司債、企業(yè)債、可轉換公司債券等可以在交易所市場上流通的債券。你需要在證券公司的營業(yè)部開設債券賬戶,并綁定你的資金賬戶和股東賬戶。然后,你可以像買賣股票一樣,在交易時間內(nèi),通過交易軟件或者電話委托,輸入你想要的債券代碼和價格,進行買入或賣出操作。
通過銀行間市場購買。這種方式適用于購買中央銀行票據(jù)、政策性金融債、商業(yè)銀行金融債、非銀行金融機構債、政府支持機構債、熊貓債等可以在銀行間市場上流通的債券。你需要有資格參與銀行間市場交易的金融機構作為代理人,通過電子交易系統(tǒng)或者電話報價系統(tǒng),與其他參與者進行詢價或競價,達成交易意向并簽訂合同。

債券的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利率風險是指利率變動引起債券價格波動的風險。債券的價格與利率呈反向變動關系:利率上升時,債券價格下降;利率下降時,債券價格上升。這種由于未來利率變化不確定性,導致債券貶值或升值的風險,便是債券的利率風險。通貨膨脹風險是指由于物價的上漲,導致貨幣的購買力下降,也就是投資的實際收益下降,也存在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由于物價的上漲,同樣金額的資金,未必能買到過去同樣的商品。這種物價的變化導致了資金實際購買力的不確定性,稱為購買力風險,或通貨膨脹風險。信用風險是指因交易對手未能履行合同義務而造成經(jīng)濟損失的風險,債券的信用風險包括違約風險和市場價格風險(價差風險)。違約風險是指債券發(fā)行人因各種原因不能按時兌付債券契約規(guī)定的利息和本金而發(fā)生違約,由此帶給債券投資者的風險叫做違約風險。價差風險是指由于債務人信用評級下降而導致債券價格下降的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目前交易所存在一些債券的交投不活躍,投資者在短期內(nèi)無法以合理價格出售債券。債券的流動性衡量的是債券投資者將手中的債券變現(xiàn)的能力。流動性高意味著投資者可以隨時以較小成本買賣該種證券;反之,則意味著投資者可能難以找到交易對手或需要支付較高。
覺得有用點贊關注一下吧,每天分享有用的財經(jīng)知識。